记者15日从财政部获悉,全国财政系统PPP工作推进会暨示范项目督导会12月9日召开,部署推进2017年PPP重点工作。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提出,加快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实施,确保第一批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在2016年底前全部落地,第二批示范项目在2017年3月底前全部落地,第三批示范项目在2017年9月底前全部落地。
史耀斌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在两个“强制”试点上实现突破。在确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要坚定推行PPP模式强制应用试点工作,力争新建项目100%采用PPP模式。在其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对于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项目,比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鼓励运用PPP模式,推动提高项目效率。
对2017年PPP工作,史耀斌提出,要把握好“三项”工作原则。一是市场化原则。PPP模式本质上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力量做好公共服务。推进PPP的具体工作也要坚持市场化方向,继续强化信息披露,推动各方面公开透明,增强市场信心。二是法制化原则。坚持科学理念坚定推进PPP立法,同时继续健全制度体系,涉及财政管理的制度建设不能停,多下先手棋,制度的完善也将为立法扫清障碍。三是规范化原则。要从项目示范、制度保障、资金引导、市场培育等方面,推进PPP规范发展。
史耀斌指出,要运用好“四个”工作方法。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承担起推进PPP改革的主体责任,全面履行好牵头职责,主动作为,因地制宜推进工作。各单位的一把手要当好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亲自管,层层落实任务、压实责任,确保工作实效。二是牢固树立全局意识。PPP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具有很强的牵引性,需要经济体制、行政体制、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改革配套推进。深化PPP改革一定要有全局意识,注重统筹协调,与相关改革步调一致,相互促进。三是狠抓机制建设。要发挥财政部门在资金管理上的优势,注重“花钱买机制”,要通过财政投入从“补建设”到“补运营”的转变,带动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转变,推动实现PPP风险共担、激励相容、产出导向等核心理念。四是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推进PPP项目,既要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形神兼备”,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也要树立底线意识,将规范运作摆在首位,坚决杜绝借PPP之名行变相举债之实等违法违规行为。
史耀斌还提出,要聚焦好“五个”工作发力点。一是加快推动示范项目落地实施。确保第一批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在2016年底前全部落地,第二批示范项目在2017年3月底前全部落地,第三批示范项目在2017年9月底前全部落地。二是着力提高民营资本参与率。省级财政部门要研究将民营资本参与率纳入工作考核体系,要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合理设定PPP项目采购标准和条件,不得对民营资本设置任何差别条款和歧视性条款。三是加快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对现有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投入进行逐项梳理,对具备转型条件的资金,要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确定从“补建设”转为“补运营”的具体安排。四是用好专项督导长效机制。既要督进度,更要督规范。针对督导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制度化的解决对策,推动项目规范实施。五是进一步推动项目实施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发展”的原则,依托PPP综合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项目实施方案、合同、实施情况等信息,确保项目实施公开透明,有序推进,保证项目实施质量。
(原标题:财政部:确保PPP首批中央财政示范项目年底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