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并购国际保险巨头思诺保险后,中国民生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民投”)旗下金融投资平台中民投资本近日宣布受让长城人寿1.7亿股股权,另一全资子公司中民嘉业则宣布受让香港上市公司亿达中国超过53%的股份。至此,中民投成立两年多来资产已增长超五倍,目前超过2300亿元。
除了规模快速扩张,“民投模式”的生命力也得到市场认可,并被快速复制,浙民投、苏民投、粤民投、厦民投、渝民投相继在各地开花落子,在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汇集千亿级“超级资本”
上市公司炼石有色日前宣布,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炼石支付3.26亿英镑现金,购买欧洲先进的航空航天零部件生产及系统集成跨国公司加德纳航空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加速布局航空业。这项备受瞩目交易的设计者,是今年上半年成立的苏州民营资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民投”).
“民投模式”正在各地搅动风云。9月底,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即“粤民投”)正式成立,计划注册资本500亿元,首期已实缴资本金160亿元,在国内已有的地方民营投资平台当中,资本规模最大。
6月,由红豆集团、沙钢集团等11家民营企业发起设立“苏民投”,注册资本86亿元。
此前,注册资本50亿元的“厦民投”,首期实缴注册资本50亿元的“浙民投”,以及“渝民投”已实际进入运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地方各级民投平台,已汇集近千亿元的“超级资本”。
在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中国民营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民投创建引领的资本聚合、抱团发展这种新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说。
最新数据显示,成立短短两年多来,中民投的资产总规模从335亿元增至约2300亿元。截至今年10月,累计实现利润90亿元,纳税30亿元。
中民投股东、宗申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认为,当前经济环境下,民营企业要单打独斗发展,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确实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转型升级一转就是一个产业链,需要大量的协同伙伴,一家企业做是很困难的,抱团发展能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
民投模式快速扩张的另一个要素在于,它实现了实体企业与金融资本携手联合、共赢发展的需要。“企业家在前,投资者在后,我们主要是协助企业家完成好的并购整合,资本要尊重企业家,不做野蛮人。”苏州民投董事兼总经理林向红说。
“产融结合”握指成拳
“中民投通过模式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探索供给侧改革,产融结合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李怀珍说。
立足租赁、保险、资产管理三大集团,做实新能源、建筑工业化、居家养老为三大特色产业,是中民投给自己画出的“路线图”。在海外板块,中民投将打造新加坡保险中心、香港租赁平台、欧洲资产管理集团三大平台。
在产业方面,中民投在宁夏投资150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预计年底光伏发电规模可达2G瓦,届时将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新能源基地。中民投旗下的中民嘉业探索在厂房里“盖大楼”,目前订单已达30亿元,意向协议100亿元;中民投收购了上海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明华物业,预计2016年年底物业管理面积将达到3.5亿平方米,跻身国内物业管理公司前三甲。
在金融板块,除了在保险行业频频出击,中民投还计划成立一家注册资本金150亿到200亿元的融资租赁集团,以上海和香港为主要平台,聚集交通、医疗、新能源、物流等重点领域,以并购为主,力争成为亚洲最大的融资租赁集团。
而在浙民投总裁陈耿看来,“民投模式”的逻辑,就是跳开原有产业资本的局限,通过民企抱团的形式,握指成拳,形成新的力量,借助“高能资本”实现转型升级。
据介绍,浙民投将支持浙江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整合、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造、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等,未来几年内计划分期增资至300亿元。实际运作时,将采用“项目+母基金”模式,根据不同行业设立不同的开放式专项子基金,带动民营企业投资和撬动金融机构投资。
“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在转型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包括投资行为分散、金融杠杆运用不充分、并购重组能力弱、资本实力弱、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等。”陈耿表示,当前新能源、高端制造、环保等产业有巨大投资机会,浙民投的民营联合投资模式是浙江民营资本聚合资源、谋求发展的一次试水。
苏州民投董事兼总经理林向红曾一手打造了私募股权投资界的明星“苏创投”,在他看来,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如何通过联通资本市场、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是当下民营资本的时代使命。“一方面有很多好的创新企业无法获得资本市场支持,一方面资本市场也面临结构老化、产业更迭的困扰,投资者缺乏好的投资标的,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也没有发挥,谁来填平这个鸿沟?”
苏州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对外开放格局,但目前的数十家上市公司主要是从集体经济转型而来,资本运作的意识较差,而大批海归创业、千人计划人才创业的创新企业,又缺乏很好的融资渠道。“苏州民投就是想做一个资本市场和创新企业之间的通道纽带和黏合剂,通过并购等方式,实现制造业基础+资本平台+创新能力的嫁接,既促进了科技创新,又为上市公司输送了新鲜血液。”林向红说。
抱团出海“抗风挡雨”
对于即将迎来“全球第六次并购浪潮”的中国民营资本而言,聚合,也是其迎接全球化浪潮的必要准备。“民投模式”解决了单个民企小、散、弱的短板,为中资企业出海打造了一艘“航空母舰”。
一位大型企业集团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在印度建设了产业基地,但由于孤军奋战,谈的条件不是很好,土地成本很高,加上当地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不完整,海外运营比较艰难。如果民企能抱团出海、构建产业生态链,从规划立项、政策对接到金融支持提供一体化服务,能就避免盲目决策。”
2015年3月,中民投携国内龙头民企投资50亿美元投建印尼产业园,带动国内民资抱团出海。李怀珍说:“让国内的优势产能‘走出去’是供给侧调节一个很好的选择。中民印尼产业园囊括钢铁、电力、水泥等多个国内优势产业,中民投的几十家股东形成合力走出去,远胜于过去的单打独斗。同时,印尼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例如印尼的钢铁年需求量是3000万吨,而其国内产量只有700万吨,中民印尼产业园的一个单体项目建成后就有600万吨产能。”
今年9月,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率队在金边拜访了柬埔寨首相洪森,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工业化、光伏发电、金融和通用航空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柬埔寨这个“一带一路”沿线机遇之国布局的新纪元。
在刚刚结束的“柬埔寨-中国企业家论坛暨金融发展论坛”上,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表示,中民投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产融结合方面的优势,加大在柬埔寨投资,一是导入中国产业资源,提升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二是在柬埔寨引入建筑工业化技术,并以柬埔寨为中心建设辐射东南亚地区的产业基地;三是开展光伏发电业务,解决柬埔寨偏远地区缺电问题;四是发挥中民投金融优势,在柬埔寨建立银行、保险等机构,引进中国先进互联网系统,支持推进东盟金融一体化。
红豆集团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项目,被称作“柬埔寨的深圳”。发起设立了“苏民投”的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表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抱团经济这种投融资新模式来推动,充分利用资金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等,加大多元化投资力度,支持更多的实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发挥自身的战略优势,引领更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
(原标题:“民投模式”多地开花:民资破题“聚合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