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郭祥
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
去产能,更严格更坚决(政策解读·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陆娅楠
编者按: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外,要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
本报从今日起,就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邀请部委相关负责人和专家,结合2016年1月以来大数据,推出系列解读,回应社会关切。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去产能,再次位列“五大任务”之首。
“产能过剩是传统发展模式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最突出的问题,也是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因素。完成去产能任务,可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信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去产能位列五大任务之首,处置“僵尸企业”迫切而关键
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为明年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而去产能又位列五大任务之首。
为何去产能会位列五大任务之首呢?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导致企业投资经营信心下降。据国家统计局企业景气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处于近年来的低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11月发布的企业家调查结果,超过七成企业家认为本企业所在行业产能过剩形势“比较严重”或“非常严重”,这一结果最近4年没有明显变化。
二是去产能外溢效应显著,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牵引性。
“去产能任务的完成,可以为其他四大任务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特别是,僵尸企业的处置可以通过‘短痛’的措施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有利于去杠杆任务的推进;僵尸企业的减少也有利于降成本,带动价格回归与企业利润增长;而‘输血’资金也可以回流用于补短板。”潘建成认为,去产能的目标比较明确,可以定量化,过去一年来也积累了不少可操作经验,对经济运行产生的积极影响比较明显,也有利于增强改革信心。
去产能千头万绪,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工业品价格持续长达4年半的下跌,已经通过市场淘汰了不少企业,但目前产能过剩依然十分严重,关键在于不少僵尸企业依靠政府‘输血’勉强维生。因此,去产能要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是非常清晰、正确的思路。”潘建成说。
所谓僵尸企业,是指丧失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即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生存的企业。“僵尸企业就像电影里的僵尸,本身已经没有生命力了,但还可以靠着输血时不时出来蹦跶,而且它蹦跶起来还挺吓人,危害不小。”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给僵尸企业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尽管僵尸企业无效益,却依然占有大量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导致资源无法向收益更高的部门流动,阻碍了新技术、新产业的培育成长。僵尸企业无偿债能力,却吸纳大量企业拆借与银行贷款,也易引发金融风险。
然而,正是由于僵尸企业身上隐藏的“爆点”太多,才让处置僵尸企业成为了烫手山芋。少数地区存在畏难情绪,担心处置僵尸企业会影响社会稳定,信心不足,办法不多;也有的地区和企业心存侥幸,期盼市场回暖让僵尸企业死而复生,去产能的决心时有动摇。
“僵尸企业不退出,产能过剩矛盾就不能根本化解,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就难以实现,因此,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迫切而关键。”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缪荣说。
难点在于就业和债务,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难在哪?
债务处置是去产能的核心问题。过去两年,中国钢企、煤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逾70%,钢铁行业的债务总规模约3万亿元,可谓负债“压力山大”,如近期出现债务问题的渤海钢铁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88.5%。
债务高而市场陷入长期疲软,导致钢铁、煤炭企业的资金链较脆弱。特别是大型煤炭、钢铁企业,主要使用贷款、债券等融资工具,如果强行破产清算,极易对金融市场造成动荡。自今年3月底至9月底,北方最大的特钢企业——东北特钢连续出现9次企业债券违约,最后宣布破产重整,就打破了刚性兑付预期,一度引发了强烈的市场震动。
职工安置也是难点。钢铁、煤炭都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职工人数多。以东北规模最大的煤炭企业——龙煤集团为例。处于过剩产业又严重亏损的龙煤,拥有职工约20万,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或中等县城的人口规模。当地的财政状况和就业形势本就较为困难,职工再就业难度很大。而且,钢铁、煤炭行业通常会出现“全家都在一个企业就业”的情况,一个企业的关停往往会使一个家庭丧失经济来源。
此外,去产能也将波及钢铁、煤炭的上下游行业。如何平衡去产能、保就业和防风险间的关系,尽量降低去产能的“负效应”至关重要。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就要“壮士断腕”,妥善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判定僵尸企业、采取相关措施处置僵尸企业本身并不难,难在全局与局部、中央与地方在僵尸企业处置过程中的利益不完全一致。”潘建成说,处置僵尸企业,要强调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路,对于特别困难的地区,国家要加强财政政策的倾斜力度,比如加大债转股的力度,加强发达地区对困难地区的结对帮扶力度,减轻困难地区经济增长考核压力,使中央和地方协力同心坚决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任务。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就要“长痛不如短痛”,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不能因为局部就业压力的短期增大、市场的短期反弹,就影响去产能的决心。”潘建成说,当前我国不存在整体性失业压力,今年的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比较低。劳动人口自2012年以来持续下降,就业需求也在减少。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与职业培训强度,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的援助力度,提供兜底帮扶,筑牢民生底线。“这是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必然过程,是短痛换来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去产能有实质性进展,还要“胆大心细”,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后遗症”。
去产能绕不开债务处置,而债务处置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妥善处理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专家建议,对于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可依据《破产法》实施破产清算,让其退出市场;对核心业务仍在健康发展,只是融资来源暂时枯竭的僵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而在兼并重组中,鉴于僵尸企业的吸引力较差,政府绝不可“拉郎配”。
利用法治与市场手段,防止被淘汰产能死灰复燃
今年10月以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价格出现了一波快速上涨行情,煤炭供应一度紧张。这种“煤飞色舞”的局面,让一些企业和市场人士开始质疑2017年继续去产能的必要性。
实际上,多数传统行业的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出现根本性扭转,钢铁、煤炭产能仍然是绝对过剩。“煤炭和钢铁的价格回升,更多的是技术性反弹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带来的红利及预期改善。”缪荣认为,由于房地产与基建投资难以持续大幅回升,作为上游行业的钢铁、煤炭行业,长期需求的增长动力不足。“如果因为现在的市场暂时性回暖而盲目复产、扩产,行业又将被拖入巨亏泥潭。”
正因如此,今年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在刚闭幕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也表示,明年去产能要更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更加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更加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今年任务完成情况,要严格验收,真去真退。
明年去产能的另一个亮点,是会议强调要“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去产能工作”。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对“关停并转”手法很熟悉,搬迁改造也是长项,但这些方法最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注重兼并、搬迁,而没有做重组、升级,导致产能反而越减越多。因此,今年如何利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去产能,备受关注。
“行政手段的尺度、节奏把握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或者存在一刀切的弊端,或者存在过于随意的可能性。”潘建成认为,“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利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加强市场手段和法治手段,多措并举地去产能,从根本上避免被淘汰企业死灰复燃,让它们也没有动力死灰复燃。”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