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12月已放水7330亿银行同业存单利率全线走高
上周的金融市场注定将载入史册——债券成灾,国债期货跌停;汇市逢忧,美联储二次加息靴子落地;年关将至,流动性出现规律性紧张;资金面几乎干涸,银行间拆借与理财利率双双飙高。
上周五,央行祭出近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止渴,使债市暂时企稳。与此同时,很多银行祭出高收益的理财来揽储。统计显示,12月9日后,所有期限的同业存单最高发行利率全体突破4%,并连涨一周。
但是,不少市场人士表示,金融杠杆堆积到一定高位,突然撤离导致的流动性怪病,不是一下就可治愈的。而临近年关,市场亦预计央行将继续放量。
“今年以来最贵时段”
上周五,央行罕见在午间祭出3940亿元的MLF操作,19家金融机构雨露均沾。以往,央行一般都是盘后宣布操作MLF,此次可谓一反常态。
近期,央行正在尽量地为市场投注流动性。从央行放量数据看,12月份央行已进行两次MLF操作,分别是12月6日,放出3390亿元;12月16日,放出3940亿元。如果剔除掉本月到期的115亿元存量,本月央行已释放7330亿元的中期流动性。
众多机构均认为央行此举出于三层考量:一是对冲外汇占款下降,二是稳定年底流动性,三是稳定金融市场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同业存单已被纳入MLF的合格抵押品。对此,有银行法务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将同业存单纳入进来,一方面扩大了抵押品范围,银行借钱条件更宽松;另一方面可以把期限较长的同业存款转变为短期资金,解决当前期限错配严重、短期资金价格高企的问题。
有中小城商行资金交易员认为,目前央行放量并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紧绷的资金链条,但为了平滑度过春节关口,央行肯定得继续操作。“中小城商行是看大行的,大行只要肯借,哪怕利率高点也是会借的;而大行是看国开行和央行,像年关来了、债市又踩雷这种情况,大行肯定捂着钱。所以要是央行不放水,真的很麻烦。”
DM金融同业报价平台数据显示,上周五资金紧俏,线上隔夜资金的供需比最高达100:900,7天期的最高供需比为100:727。截至16日11时,银行间市场线上资金隔夜期报价和成交价都保持在2.74%,和15日下午持平;7天期融入报价在3.2%~3.24%之间,融出报价极少,最终成交价在3.47%左右,比15日上涨了17BP。
对此,一名农商行金融市场人士表示,线上报价能看得到,但是线下就不是了。现在非银(机构)借隔夜,最高都去到了8%。所有的农商行目前都在顶格借钱,就是已经踩着监管规定的最高红线来报。虽然农商行还是有政策保护的,但隔夜全部按最高2.7%借,跨月全部都在4.5%、4.7%以上。“这是今年以来,最贵的时段”。
金融脆弱性累积两年
近期流动性的紧张让很多银行祭出了高收益的理财来揽储,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银行间拆借与理财利率双双飙高。
最新数据显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连续4天全线飙涨,涨幅比较大的是中长期资金利率,跨年的1个月期限的涨幅最大。
DM金融报价平台显示,作为比较能代表流动性松紧的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以加权平均利率为准),中长期利率全线在走高。1月期资金回购利率从15日的3.3841%上涨至3.4796,上涨了9.55个基点;2月期则从4.8221%上涨至5.1894%,上涨了36.73个基点;3月期从4.8812%上涨至5.1097%,上涨了22.85个基点。
Wind统计显示,各期限的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今年以来一直小幅波动,只有在12月剧烈走高——12月9日是分水岭,这一天后,所有期限的同业存单最高发行利率全体突破4%,并连涨一周。具体看来,1个月期存单发行利率为4.4887%,距8日上涨53.34个基点;3个月期发行利率为4.4358%,上涨45.85个基点;6个月期的发行利率为4.5324%,上涨幅度最大,达到了59.36个基点。
进入第四季度,从银行发行的评级AAA+的各期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一路走高,1个月期的到期收益率增长速度最快,并已达到3.8%。
同业理财价格方面,数据显示,11月多家股份行带头上调3~6个月期限的理财价格,上涨幅度在50BP~70BP。近日,有股份行3月期同业理财价格报出4.6%。
对此,有股份行人士提示风险,一是发行期限和预期收益出现倒挂,二是理财投资收益和产品发行利率出现倒挂。这可能会是理财错配过度下又一轮流动性危机的前兆。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称,过去两年金融部门最大的变化是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的繁荣,金融脆弱性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持续累积差不多两年。
他表示,同业理财在2014年中期只有不到5000亿,至今不到两年却已达4万亿,能看到交易结构巨大的脆弱性。刘煜辉认为,如果央行不及时把流动性打进去,一定是踩踏,之后必然是同业负债的上升,同业存单利率,同业理财利率迅速上升,“4%的货币基金,印象中差不多两年没看到了”。
一级部门直降12个平安银行总行大“瘦身”
人事调整被指“最难”;二级分行将获充足的缓冲调整期
证券时报记者刘筱攸
平安银行的谢永林时代开启已近两月。新官上任的多把火——党风党纪建设、内部反腐大幕、多位“小平安”旧部回归、分行高管大变、大零售战略启航……在平安银行越烧越旺。
而最猛的一把火,当属部门改革。证券时报记者获悉,转型中的平安银行近日已完成总行架构调整,总行一级部门从42个精简到30个。
分行调整也将随即展开。平安银行分行层面将延续总行的调整思路,同时,对二级分行的转型调整将给予充分的过渡缓冲期和调整时间,确保业务规模和资产质量的稳定。
从42个到30个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大幅调整中,平安银行撤并大客户金融事业部、小企业金融事业部、信贷工厂、大数据部、对公综拓部、机构金融事业部、机构管理部、战略规划部等13个一级部门,增设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行政类一级部门由12个精简为7个,内勤人员进一步压缩。八大行业事业部架构保持不变。
经此变阵,平安银行的架构设置更加扁平化。“相比招行、中信、华夏的35个、34个和27个总行一级部门,平安此次‘瘦身’后基本达到行业较佳的水平,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平安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改革后的平安银行总体架构将分为四大板块:大对公、大零售、大内控、大行政。大对公条线下设公司、资金和特殊资产管理三个模块;大零售仍将沿用事业部下独立设置,包括私行与财富管理、零售网络金融、零售风险管理、消费金融部、零售战略部等部门;大内控条线包括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个模块;而后援的财务、人力、IT、后勤则统一规划在大行政板块中。
“新架构更加强化零售支持,特殊资产管理以及内控和运营。同时,新的架构职能将更加集中,职责更加明晰,审批链条进一步缩短,审批效率将大大提升。”平安银行改革负责人表示。
人员调整又一波
紧随其后的是人事调整。
“最难的还是人的部分。”平安银行参与改革的一名内部人士表示,“一级部门从42个到30个,最直接的12个部门总将受到影响,再加上部门的副总、二级部门、科室的中层,影响的人就更多一些。”他还介绍,业务部门的部分管理人员将从管理序列转为专业序列,实现由“职务”向“职业”的实质性转变。
人事变动会不会对平安银行走好过渡期造成影响?平安银行总行人力部相关人士表示,按照测算,此次调整人员总体淘汰率将与每年的自然脱落率基本持平。此外,平安银行会通过培训、转岗等形式进行人员的分流,分流不限于银行内部,还包括分流到集团或其他兄弟子公司。再者,随着平安的零售转型,新增设的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不断增强的IT条线都需要人员的持续补充。
据记者了解,按照银行零售转型的统一规划,平安银行将有30%的对公客户经理需要向零售业务逐步分流和转型。此外,此次调整最大的是小企业条线,包括与之相关的信贷工厂等一系列部门都合并到公司网络金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