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部分银行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很快。近日,本报记者就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
记者:央行此前曾透露正在研究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广义信贷指标,目前进展如何?
答:前期人民银行就表外理财纳入MPA广义信贷指标开展了模拟测算,金融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已有了逐步熟悉、调整和适应的过程,相关工作进展总体顺利,目前看实施条件已经具备。
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具体为:表外理财资产扣除现金和存款等之后纳入广义信贷范围,纳入后广义信贷指标仍主要以余额同比增速考核。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底若金融机构表外理财业务冲时点,会大幅拉高明年一季度乃至二、三季度广义信贷余额和同比增速,直接对明年前三季度MPA评估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有银行因为MPA而冲时点,可能是由于对上述同比考核的机制理解还不够准确。避免冲时点行为,保持广义信贷平稳适度增长,才符合宏观审慎评估的要求。
记者: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有何考虑?
答:MPA实施近一年来成效较好,广义信贷增长较为平稳有序,资本约束资产扩张理念进一步贯彻体现,金融机构经营总体稳健。同时,人民银行也一直在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实施情况对MPA进行完善。我们注意到,当前未纳入MPA的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部分银行的业务还潜藏着一些风险。一是表外理财底层资产的投向主要包括类信贷、债券等资产,与表内广义信贷无太大差异,同样发挥着信用扩张作用,如果增长过快会积累宏观风险,不利于“去杠杆”要求的体现与落实。二是目前表外理财虽名为“表外”,但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不得不表内化解决,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因此,为了更加全面准确地衡量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更为审慎经营,需要加强对表外理财业务的宏观审慎评估。
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引导和风险提示,推动相关工作平稳有序地过渡,不断健全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分析】
一文说透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三大影响
近日,市场传出央行向部分银行下发《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文件,要求从今年三季度起,将除现金和存款外的表外理财纳入央行“广义信贷”测算。此举或给当前汹涌澎湃的委外业务“敲响了警钟”。下面笔者具体说一说:警钟为谁而鸣?
首先,银行理财在各类资管产品中规模最大,银行理财的任何监管都会引发系统性的市场动荡。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2015年年底,银行理财资产规模为23.5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规模11.9万亿元,公募基金8.4万亿元,基金专户4.2万亿元,基金子公司8.6万亿元,私募基金5.1万亿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规模0.1万亿元,保险公司资产管理规模14.0万亿元,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16.3万亿元,合计约92万亿元。可见,理财资产在全部资产管理规模中的占比达到了26%,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类资管产品。
因此,任何关于理财产品的监管都会导致理财产品所涉及的市场出现动荡。比如在此前7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银行理财对接非标资产只能通过信托渠道。结果怎样呢?9月数据显示,信托贷款1000亿元,环比8月730亿元大幅反弹(参见图1),显示出监管新规对理财资金投资通道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次,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可能会导致理财增速放缓和债市调整。
一般狭义的信贷就是银行的表内贷款,即银行向企业和居民发放的各类流动性贷款、长期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广义的信贷则包括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以及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比如银行买入企业发行的信用债,理论上也相当于银行对该企业进行了授信,虽然不是通过传统贷款的渠道。
目前的状况是,理财余额增速要远大于广义货币和表内信贷的增速。2015年理财产品余额增长了56%,但广义货币和表内贷款的增速只有13%和14%(参见图2),这意味着将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理财增速会出现放缓。当然,具体的数字并不可知,因为我们并不清楚理财资产配置中债券和非标的占比,而根据监管要求,理财中的债券和非标纳入广义信贷。但假设理财配置各类资产的比例大体不变,那么理财中债券和非标资产的增速也就与理财总体规模增速相当,超过广义货币和表内信贷增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另外,由于部分中小银行理财增速较高,这部分银行可能会对理财规模有所控制,以使自身指标符合央行的宏观审慎评估。这种情况下,理财规模的收缩可能会对债市形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长期限的国债和低评级的信用债。比如10月25日10年期国债利率从2.66%上涨至2.69%,上涨3BP;10年期国债期货则从高点下跌了0.7%。
最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会明显受益。
一旦银行收缩理财规模,那么这部分钱肯定不会再去银行做成存款。中国有句古话——由奢入俭难,用户已经习惯了3%-4%的收益率,现在怎么可能再去把这笔钱做成储蓄存款呢,毕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左右,远低于理财产品收益率。就此,苏宁金融研究院认为,这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目前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有1至30天不等的短期理财工具,年化收益率在3.3%-4.6%之间,一旦银行发行理财的动力减弱,这部分资金流入互联网金融平台发行的短期理财工具的概率较大。(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
(原标题:央行有关负责人就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