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在11月下半月,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的房价环比下降。这说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调控政策正在发挥作用,房价走势明显趋稳。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地产业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政策目标的要求是“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也就是说,当前一线城市的房价不允许出现“大起大落”。这可能是为了防止大起大落带来金融风险。
今年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主要推动力是房地产所具有的金融属性被激化。但是,与上几轮房价上涨不同,本来房价上涨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购房者杠杆倍数比较高。购房者的首付比例整体有所下降,房贷在购房款中的占比上升。而在支付首付款时,一部分购房者利用了金融创新,比如首付贷,出现“杠杆上的杠杆”。现在比较普遍的是家族性筹集首付款以及还贷,不是依靠一个人或者两口之家的实力,而是靠几个家庭集体支付。此外,一些二线城市被看作是“价值洼地”,外来炒房者居多,把房价推高到当地居民难以承受的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一次推高房价的力量不是自住需求者真实的购买力,而是由担忧情绪(担心房价继续上涨,于是集体筹措首付款和按揭款)与投机(高杠杆炒家)混合而成。目前一二线城市住房均价已经远远超过当地居民购买力。也就是说,房价存在泡沫。如果房价不跌回到一个真实购买力可以接受的水平,那么,高高在上的房价只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市场无力接盘,另一种是再一次被投机推高。
从目前楼市的形势看,“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就是不让炒家助涨以致“大起”。另一方面,由于自住需求无法消化当前房价,所以,防止“大落”意味着市场交易将被“冻结”,进入一个观望的状态。这种观望的状态会强化市场房价会继续上涨的预期,因为此前每一次调控后房价都会出现反弹,观望者总是被市场嘲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振兴实体经济的目标。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资金流入金融业与地产业,而由此产生越来越高的成本,要由制造业等承担,实体经济因而遭受了打击。与此同时,美国要重振制造业,并通过减税等方式吸引产业资本回流或者阻止外流。
日前,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的一段采访说出了企业家的心声,中国除了人工之外,能源、土地、税费、交通等成本都比美国高。这种高成本会压垮中国制造业,从而产生产业空心化现象。而包括曹德旺以及任正非在内的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均将房地产视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一大威胁。房地产不仅抬高了工业用地价格、拉高了劳动力成本,还鼓励了整个社会的投机风气。
中国要发展制造业,就要逆转经济脱实向虚的趋势。只有楼市泡沫、金融泡沫破灭,才能实现这种逆转。可以看出,只有刺破泡沫才能实现资源更合理的配置。
楼市泡沫、金融泡沫还可能导致“滞胀”现象。滞胀的时间越长,产业空心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产业外迁就会成为趋势。这是因为滞胀会带来越来越高的成本以及越来越少的需求。2017年,有必要“静观其变”、“稳字当头”,但从长期的角度看,需要及时去除“楼市泡沫”这个毒瘤,以振兴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