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和成都商报社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价值地产年会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做了题为“四大都市圈未来五年的分工和竞争格局”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科技创新正在改变全球城市区域形态和结构
众所周知,现在全球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特征大致有几个:经济全球化、城市集群化、技术智能化、生态低碳化以及网络化,这些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全球城市区域形态和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
全球的经济空间,或者城市体系正在发生新的洗牌和重组,这个影响从总体上来说,就是让世界变得更加“凶险而平坦”。一方面,全球的资源、要素、商品、服务越来越便捷地在全球流动;另一方面,全球的资源要素和人力活动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
这个落实在空间、区域和城市层面,就是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新兴国家在迅速崛起,新兴国家的城市大都市区也在迅速崛起,全球城市区域之间的差距在迅速扩大。
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同时,在空间上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城市的大型化、集群化和大都市化,科技创新对全球一体化带来了一些变化。
从物的流动、人的流动,到信息知识的流动,社交网络便是支撑信息流动的基础设施。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都在向优秀的大都市化地区集中。
中国的大都市区正在全球经济社会格局重组中迅速崛起,如之前所言,世界各地迅速调整,使新兴工业化国家崛起,在新型工业化国家向世界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其中心城市,或者是大都市也必将迈向世界城市,甚至全球城市。
(图为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正在演讲)
在全球动力的特征下,中国的特征是什么呢?其实和全球是一样的,正在发生和全球一样的变化,也是表现在空间、区域和城市体系上,也是在集群化的发展。在最近一年的中国城市体系研究中,未来中国二三十年,将是什么样的体系?该研究得出如下四个体系:哑铃型、小型化、多中心、网群化。
城市体系将出现哑铃型的体系,这个哑铃型体系就是,一方面它正在向大型化,也就是两头大,中间小,而大型化是一个全球趋势,再加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中后期,也是城市在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对于小型化,小城镇在迅速发展,小城镇和大都市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的城市体系,相反中间的中等城市比例会变得越来越少,如果把这个体系概括为“三十百千万”,三个全球性的城市,世界一线城市,十个全国性的一线城市,一百个重点的区域重点城市,一千个重点的城市,一万个重点小城镇,未来中国的城市体系可能会向这样的方向发展。
从中国从组织体系上来看,将会出现“一网五带三十群”的城市体系,中国未来的城市形态,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我国的城市体系中间环节有一个城市群体系,城市群体系从现在来看,会发展成三四十个这样的体系,它又会组成一个网,五个带,这一个网是东部和中部,由于快速的高速铁路网编制而成。东北、西北、正西、西南、沿海,有五个城市带,这就是“一网五带三十群”的城市体系。
需要多中心多结构城市群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有很多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群,所以中国的必然是一个多尺度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体系。首先,一个大都市区里面应该是多中心的,不像现在单中心的,现在为什么城市病这么严重?因为它是单中心的,中心城区的人口超过了最优城市人口。
一个区域的城市要多中心,一个国家的城市群也要多中心,现在至少有七大城市群,是全国的中心,现在我们构建网络化的城市体系,在金融、文化、服务、科技、制造这些方面,不同的城市群功能可能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同,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分工又互补的关系。
谁有可能成为第四增长极
成渝经济圈的基本地位是“一带一路”的关键枢纽,欧亚一体化的重要支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上游中心,也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枢纽和全球门户,其实这里面都是有含义的,那它能否成为新的增长极呢?我说它有可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的势头发展的非常好,无论是成都、重庆还是贵州,目前在全国发展的绩效评价都是最好的,都是处在第一方阵的。
成都有可能成为竞争力强大的新型世界城市,第一是当地要素,特别是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虽然成都是内陆城市,但文化是包容开放的,这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国家在崛起中,会带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中、欧亚一体化依然是成都、重庆这些内陆地区成为新型世界城市的重要战略平台。
我们之前做过全球500个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指数,成都排名全国第五,香港、北京、上海、台北,然后就是成都,超过了深圳。另外它的增长速度在全球也是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所以我们对成都充满期待。
2017年房地产到底如何发展?哪座城市最具潜力?投资机遇如何捕捉?
更多精锐学者、房企大佬论道解析,请关注邦地产“价值年会”系列微信。
望此文对您有帮助,可以加入邦地产粉丝群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