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债券发行规模迎来大增长,数据显示前11个月发行金额339122.23亿元,同期增长46.3%。
监管层资金“脱虚向实”的目标,仍然是引导资金从过剩产能和房地产、金融领域流向实体经济领域;“双创债”与“绿色债”正被鼓励发行。
如何构健健康的债券市场体系,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需要,成为市场关注话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表示,“2017年应当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收紧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发行条件,通过债券市场巩固2016年去库存所得取的成果;继续适度收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发行,控制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杠杆率,让债券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房企发债突出
在融资功能方面,2016年的债券市场继续保持强于股票市场的一面。根据对2016年1-11月的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统计,募集资金额分别为339122.23亿元、15319.48亿元。
谈及2016年的债券一级市场,华南一家券商债券人士表示,“整体而言,企业发债需求旺盛,发行量要比2015年出现明显增长,其中公司债较多。”
上述华南券商债券人士表示,“2016年上半年以来,一级市场发行债券出现超额认购情况,体现出资产荒的背景下,大量资金争抢优质资产。这同时会加快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幅度和速度,由于债券市场是全社会融资的重要渠道,债券收益率的加快下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从融资成本上讲,2015年的融资成本利率中枢大约在4.74%的水平,2016年大约在4.04%水平,下降幅度达70BP,融资成本大幅降低。
尽管融资低成本吸引企业大规模发债,有助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多名投行人士表示,2016年最大体会是“房企发债需求大增”。
彭兴韵谈到,房地产债券规模大幅上升。“2016年1至11月,房地产行业的债券发行总额达到了11150亿元,占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的比重达到了近14%;相反,制造业在2015年发行的债券占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额的比重为19.4%,而在2016年前11个月的占比下降至了18.6%。可见,2016年房地产业债券发行占比大幅上升,这是2016年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的一个突出现象。”
“主要因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债发行利率不断走低,这刺激了房企发债需求;同时公司债的审批流程简化。房企把握住这轮机会,在2016年以来大规模发展债券。”前述华南券商债券人士分析称。
而与往年不同的是,2016年以来大规模债券出现取消或延迟发行。根据统计,2016年以来共有454只个券“取消或延迟发行”。
深圳一家上市券商资本市场部人士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融资成本上行。”他解释称,“由于彼时二级市场收益率上行,会带动一级市场发行利率的提高,导致发行人融资成本提升,所以发行人会再等等看。11月开始出现多个债券取消或延迟发行,也是这个原因,近期二级市场收益率上行压力较大。”
他还补充称,违约事件频发也会影响到一级市场的债券发行。“机构投资者对债券的评级要求越来越高,低评级的债券或是产能过剩行业的债券都被投行压着先不发。”
大规模债券发行取消或延迟,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融资,进而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邓海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谈到,总体上利大于弊。“取消或延迟情况规模可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大。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为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发行规则有所收紧;其二是债市走弱行情下,企业即使拿到批文,会选择自主延后发行。短期看,杠杆不会继续上升,抑制了债务对经济的刺激效用;长期看,控制杠杆比例,抑制发债主体的短期行为,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绿色债助推产业结构调整
2016年9月交易所收紧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的发行,监管层加码支持实体经济和助推产业升级,2016年以来“绿色债”与“双创债”被鼓励发行。
12月14日东江环保公告称,公司已收到证监会准许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10亿元绿色公司债券的批复,有望成为第一家在深交所公开发行绿色债券并上市的企业。
邓海清表示,绿色债、环保债、双创债是监管层为了优化产能结构推行的,有着明显的政策导向,对优化产能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讲,让更多的企业改善自身的产能结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更有利于满足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用于自身发展需要。整体上,监管层的政策引导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认为,明年这类债券会得到发展,但想要‘大步发展’还需要‘静候佳音’。这类债券发行要经过相关机构的认定才能取得相应资格,在没有大的政策优惠出台前,企业虽然有动力去微调战略,但不会立即改变经营决策,同时,产能结构的优化也并非一朝一夕,”大步发展“需要耐心等待。”
彭兴韵强调称,脱掉其“绿色”的外衣,绿色债券在骨子里仍然是“债券”,不会因为披上绿色的外衣免去其偿还债券本息的义务。“作为债务融资工具,仍然需要募集资金的企业或项目具有正常的现金流以保障债券本息的安全。因此,绿色债券的发展是终要取决于绿色实体产业的发展及其所能支持的信用程度。”
(原标题:债市迎结构化调整 监管层加码“脱虚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