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理财"年末效应"发威 收益率"破5"产品重出江湖)
在低利率的资产配置环境下,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谓连连走低,年化预期收益率“破5”的理财产品已经销声匿迹很久,让不少银行理财的粉丝都萌生退意。不过,临近年底,银行主动负债需求上升,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也得以重出江湖。
近日,不少银行开始陆续上调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
某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由于年底存款考核等原因,银行理财产品的‘年末效应’开始显现。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达到4%以上,部分中小银行近期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更是达到了5%,吸引了很多储户购买。”
收益率“破5%”再现江湖
临近年底,不少银行开始大幅度上调理财产品收益率。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很多中小银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扎堆上市,大部分产品的收益率都在4%以上,特别是中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上调明显,部分产品收益率直接飙升到5%,到银行咨询购买的市民较明显增多。
而在此之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下行的趋势已经持续近一年之久。本报记者从多家银行网点处了解到,从上周开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就已经开始上调,更有不少银行借着圣诞节和元旦的节庆氛围,推出了高收益率的产品。其中,某城商行上周发行的产品收益率从4.6%到5%不等。收益率比较高的产品有两款圣诞专属,一款产品期限为70天,收益率为4.95%;另一款是针对12月份新开卡的新客户,期限为43天,收益率为5%,起购门槛都是5万元,其他产品收益率则在4.6%—4.8%之间。
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两周前,我们的理财产品收益还大多在4%到4.5%之间,为了能够抢到4.95%的收益率和额度,不少客户主动提前和理财经理预约。”
“中短期产品的利率最近提升最明显,一个月前,我行发行的一款9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只有4%,上周已经能达到4.6%左右了”,某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每年年末资金面相对紧张,银行的揽储压力也随之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往往不得不上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吸引资金和客户。
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起回升的还有投资者的热情。“最近来银行询问理财产品的储户明显多了,有不少投资者寄希望于年末理财利率的翘尾效应。一些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往往在发行前几天额度就会被预定光”,某城商行的工作人员表示。
“最近一周,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4.6%以上,这种收益率比较高的产品在11月份几乎是找不到的”,正在某银行网点购买理财产品的一位张阿姨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相比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国有大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提升并不明显,年化收益率超过4%的产品不是很多,但较11月份3%左右的收益率还是有所上升。
收益率和期限倒挂
投资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这是大家对理财产品普遍的印象,不过今年年末则的情况是产品的收益率与投资期限出现倒挂,投资期长可能反而收益率不占优势。
据了解,某国有大行近日发行的一款投资起点5万元、期限118天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45%;另一款投资起点5万元、期限41天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为4.5%,但该款产品的销售额度已经被抢光。
一家城商行发行的多款产品大部分都是短期产品,并且收益率与投资期限出现了倒挂现象,起购金额同为5万元,期限91天、70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6%、4.95%;起购金额同为100万元,期限为91天、43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7%和4.8%。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上周(2016年12月17日—2016年12月23日)国有控股银行共发行261款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保本型理财产品共发行75款,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4%;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4%,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04%。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发行186款,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7%;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2%;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12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
银行业分析人士称,“年末的时点效应,促使银行集中推高收益率理财产品,但因未来市场利率走高趋势并不明朗,又使得银行不愿用高收益率来锁定长期资金,与过去银行理财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有明显区别。”
某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建议《证券日报》记者,银行理财产品的季末冲刺效应虽然在近年来有所减弱,但年末翘尾效应仍会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回升可能只是暂时的,并建议投资者抓住机遇,除了抓住时间点“秒杀”,可购买期限相对较长的理财产品,以适当牺牲流动性为代价,获得稳定的低风险收益。
本文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责任编辑:颜梦迪_NF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