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地产评论员 杨羚强
今年房地产市场销售火爆,被某些专家称为是“历史顶部”。尽管如此,在二十多个热点城市相继出台调控政策后,2017年房地产市场依然压力重重。
如何避免刺破楼市泡沫,又能更好地消化房地产库存,成为了决策层最烦恼的问题之一。
对此,邦爷曾预测过, “钱的城镇化”、“金融杠杆的城镇化”,最终会由“人的城镇化”代替。
截至2015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达到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的务工农民,或者大学毕业留城工作的农家子弟。
如果,这些人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都安居乐业,这或将释放房改以来的最大一轮购房需求井喷,有力消化目前过剩的楼市库存。
然而,很多人讥笑邦爷的想法不可行。因为和城市高昂的房价相比,农民的收入要微薄很多。以他们的收入,很难在大城市买房。
但是,一项法律的修改正在让农民的消费力迅速释放,并催生新一轮的购房需求。
农村将批量生产富翁?
在详细说明这些法律修改会带来的影响前,邦爷想先说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浙江在上海工作的女生,在今年8月赶在楼市新一轮调控前买了一套只有40平米的小房子。她说,她在浙江的家,是这套房子建筑面积的10倍都不止。她们家世代都是农民,村子里给分了很多的宅基地,还有农地。
但是,因为集体用地难以流转,宅基地不能卖,不能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价同权,虽然他们守着一个大的家业,却没有办法变现。只能靠自己不太丰厚的工资收入,在上海按揭贷款买套小房子。
她内心非常渴望,有一天自己家里的那些宅基地、村子里分的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以像国有土地那样按照市场价格转让出去,让自己有钱在上海安家,并能把父母接到上海。
她的故事,让邦爷想起《笑傲江湖》里的林振南,空守着绝世武学“辟邪剑谱”,却因为守着祖训没有修炼,结果连“青城四秀”这样武功低微的不入流高手都打不过。
但现在天“变”了。
新华社12月25日报道,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传出消息,土地管理法修改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不能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一旦上述法律最终成功修改,并且最终在各地执行,那么新一个富人群体,将在中国的农村大规模出现。其实,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目前已经生活在城市里,但有些人还买不起属于自己的房子。
所以,当土地管理法修改完成,他们的土地开始可以买卖后,很多人就会选择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买一个大房子,比如上述在上海工作的浙江女孩。
受益的不只是房地产,还有很多产业
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土地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些城市的限购政策,以及对人口流入的限制,给上述农民和农二代们建起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城墙。
可是,超级大城市居民的国际视野、更多的事业发展机会、一流的就医和就学条件,让他们始终怀揣进城的梦想,而且一旦他们有机会富起来,这种想法会更强烈。
其实,如果把一线城市的商业机会、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带入中小城市,富裕起来的农村人就可以买到和北上广深相同的服务,开发商和相关产业也能从中受益。
此前也已经有专家提出,中国不能只有北上广深四个超级城市,还要建设至少十个中心城市;另外在大城市周边要发展城市群,用都市圈消化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对这一观点,邦爷一直深为赞同。
但一位中央级媒体的记者却觉得,上述解决流动人口置业的办法,过于理想化。很难想像上海的“沪漂”们会选择昆山或者太仓为最终的落脚地。因为,这两个城市虽然离上海近,但医疗条件、教育条件,和上海相差太远。在要凭户口,才能享有医疗、教育的时代,购买昆山房子,意味着只能在昆山落户,在昆山上学,在昆山就医。
不过,人社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2016年底前,实现大部分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开始上线试运行;2017年上半年,实现所有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与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对接;2017年底前,实现所有统筹区全面对接,支持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符合转诊规定人员的住院费用持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
在就医不再和户口捆绑后,教育部门也可能出台,流动人口的就近就读办法。只要开发商有能力自建或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流动人口在特大城市周边安家,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对有志于转型城市运营商的开发商来说,这更会成为发展医疗、教育、商业零售、服务等房地产配套产业的大机会。称这一次土地管理法修改为“第二次房改”不为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邦地产立场。
望此文对您有帮助,可以加入邦地产粉丝群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