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审议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部署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工作。这是继两个月前国务院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后,再次召开事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东部沿海开放等区域战略,形成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四大板块”。可以看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已经有15年的时间,在中央不断加大倾斜和支持力度之下,西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经济增长来看,2016年前三季度,西部省份增速较快,其中重庆、西藏以10.7%的增速并列第一,贵州以10.5%的增速名列第三。从投资增速来看,2000—2016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300项,投资总额达63515亿元,其中2016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30项,投资总规模为7438亿元。重点投向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大型水利枢纽和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不过,与东部等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目前,西部地区仍然不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缺乏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客观而言,西部地区改革红利的释放应该来自于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还来自西部地区的投资空间和基础建设空间。过去由于区位和基础设施的原因,在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下,西部扮演的是资源供给者的角色。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近几年西部不断加大的基础设施投入,这种格局在发生改变。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着由东向西的产业梯度转移,西部无疑是这次转移的受益者。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西部中小城市。
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西部地区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也是我国发展重要回旋余地。西部发展起来,拉动了就业,国家的就业就更有希望。西部发展是提升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的巨大潜力所在。西部开发要增强可持续发展支撑能力,必须紧紧抓住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两大关键;要培育重点城市群,突出持续推进民生改善。这都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毋庸讳言,当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和产业的结构性调整,西部地区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国家重点加快发展的区域。根据近期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工作座谈会的结论,未来西部地区将由过去沿着少数铁路沿线的开发模式,改为以“五横两纵一环”的格局,围绕现有5条高铁路线以及相关城市群布局。由于大力发展沿边地区的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促进作用大,因此随着上述的格局出现,有望成为经济新亮点。
从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投资项目来看,“十三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向中西部倾斜。今年11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披露了8个铁路公路项目的批复公告,总投资额达2681亿元。这8个项目包括:荣昌至泸州公路四川段、甘肃省甜水堡(宁甘界)经庆城至永和(甘陕界)公路等。细细看来,不难发现,以上项目多位于中西部地区。事实上,交通部日前发布的今年前10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显示,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7004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14%,占全国公路建设投资的48%。可见,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短板,未来几年交通投资力度仍会加大。
综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发展战略的调整,还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需要,当前推出的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都需要更多地向西部地区倾斜。从全局的角度而言,目前致力于中西部铁路建设,无论对于定向调控,还是产业带的转移等,其社会意义都尤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中央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补助标准,银行贷款也极为支持,各地政府更应当注意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保证项目财务的可持续性。政府应在投资中从主角转变为引导、服务和监管的角色,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强化社会资本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