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岁尾,一场又一场的重污染天气接踵而至。学界也开始争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京津冀的空气质量,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差了。
“如果说是变好了,那么为什么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忧虑比以前增多了?如果说是变差了,那么这么多年政府有关部门所做的努力成效何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胡大源说。
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组曾织学生对北京1000户居民进行了入户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0%的回答者认为北京空气质量得到改善,认为空气质量恶化的人只有13%。
而在去年,中央电视台联手国家统计局和中国邮政,在全国进行了“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其中北京2000多份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仅有21%的回答者认为空气质量得到改善,而认为空气质量恶化的人上升到50%。
到底哪些数据可以说明真相?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日前刚完成一项雾霾大数据分析,就2013年~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2013年~2016年,京津冀区域各省市PM2.5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截至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下降8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20.0%(下降18微克/立方米),其中2014年~2016年每年同比下降率分别为4.4%、7.0%和10.0%,下降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下降1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29.2%(下降28微克/立方米),其中2014年~2016年每年同比下降率分别为14.6%、15.9%和1.4%,2016年下降比例明显小于2014年和2015年。
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2%(下降7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6.7%(下降40微克/立方米),其中2014年~2016年每年同比下降率分别为13.8%、19.1%和9.2%,2016年下降比例小于2014年和2015年。
总体统计数据显示,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3%(下降8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4.6%(下降37微克/立方米),其中2014年~2016年每年同比下降率分别为12.1%、17.0%和10.3%。
此外,环保部门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9%(下降6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31.9%(下降23微克/立方米),其中2014年~2016年每年同比下降率分别为12.5%、12.7%和10.9%。
京津冀各省市及74城市逐年PM2.5浓度变化趋势(截至12月27日)
京津冀各省市及74城市PM2.5浓度同比变幅(截至12月27日)
数据分析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逐日累积平均PM2.5平均浓度来看,每个城市PM2.5累积平均曲线均呈逐年整体下降趋势,且每一年的变化曲线基本在9月中旬之前均呈下降趋势,但进入秋冬季以后,累积平均曲线呈上升趋势,每经过一次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城市累积平均浓度就会阶梯上升。
其中,北京市11月底PM2.5平均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经过12月5次重污染过程后,累积平均浓度上升到72微克/立方米,特别是12月16日至21日重污染过程,累积平均浓度由69微克/立方米上升至72微克/立方米。
天津市11月底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经过12月5次重污染过程后,累积平均浓度上升到68微克/立方米,12月16日至21日重污染过程,累积平均浓度由65微克/立方米上升至68微克/立方米。
石家庄市11月中旬PM2.5平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经过持续多次重污染过程,12月底已达到98微克/立方米,12月16日至21日重污染过程,累积平均浓度由90微克/立方米上升至97微克/立方米。74城市11月底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经过12月持续多次重污染过程,12月底已达到49微克/立方米。
北京1999-2015期间140个PM2.5浓度月度数据,在控制主要天气因素(如风速)和季节变化等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分析能源结构调整和烟尘粉尘减排等治理措施与PM2.5浓度变化之间的关联关系。胡大源说,“事实上,北京的各项空气污染治理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计量经济模型结果表明,北京市日均天然气消费每增加100万立方米,PM2.5浓度就平均下降1微克/立方米。2000年北京市日均天然气消费量为353万立方米,2015年涨到了3983万立方米,15年间增长了3600万立方米。从理论上看,在其它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煤改气”对北京PM2.5下降做出的贡献高达36微克/立方米。
“为此,北京居民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单就供暖一项来粗略估算,成本就增加了3倍左右。”胡大源说。
胡大源认为,之所以有人认为空气质量变差了,是由于环境质量信息公开程度低,公众与传媒不了解实际情况,一遇突发情况,政府有关部门的回应又难以服众,致使媒体和公众在批判北京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时,单凭感觉和记忆,或以发达国家的现状作为参照系,代替了北京以往的空气质量变化实情。
“这种参照系错位,不但不利于公众对已有成就的认同,而且增大了未来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的难度。”胡大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