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继续用更大力度的改革、更有效的监管、更完善的服务打造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破除各种不合理准入限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帮助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指缝很宽,时间太瘦。转眼间,2016年的岁月悄然流去,2017年的足音隐约可闻。
回顾2016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均维持在6.7%,虽然四季度经济数据还需静待公布,但是已有经济数据足以让各方可以提早作出乐观预判: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可以至少实现6.7%。
在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版图上,非公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必定成为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据统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超过60%,已高于国有经济的比重。2016年1—11月,全国私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2.1万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36.7万亿元,而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1万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20.8万亿元。2016年1月—11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8.37万亿元,占全国外贸总值的38.3%,其中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46.1%。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个体工商户已达5800多万户、从业人员1.24亿,私营企业为2220多万户、从业人员1.75亿,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左右。2016年前11个月,全国新设企业498.3万户,同比增长27.9%,日均新设企业1.49万户,超过2015年的1.2万户,企业活跃度保持在70%左右,新设立的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第78位,比2015年提升了6位,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中国排名提高了18位。另据统计,2015年非公经济占中国对外投资的65.3%,年末的存量非公经济占到35.6%。2015年非国有企业境外并购的金额占当年境外并购总额的75.6%,在数量上、金额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
毋庸讳言,非公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非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平等发展的改革举措和一大批相关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给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
在2016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着重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明确了中央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最高决策层的这些表态至少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则没有变,推动各项改革的决心没有变。而市场化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在今后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1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提出“有恒产者有恒心,经济主体财产权的有效保障和实现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这意味着最高决策层已经高度认同,如果不对各个主体的财产权进行有效保护,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难以有持续的信心,不论是私人还是企业,都不会在中国市场上做长期打算。可以这样说,离开对企业家个人财产的保护,离开对企业产权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企业家就不会有稳定的预期。
2016年非公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莫过于民间投资大幅下滑。近年来,民间投资大幅下滑有三次:第一次是从2011年的34.2%下滑到2012年的24.8%,下跌9.4个百分点;第二次是从2014年18.1%下滑到2015年的10.1%,下跌8个百分点;第三次是从2015年1—11月的10.2%下降到2016年1—11月的3.1%,下跌7.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滑的直接原因有多种:一是市场不好,民间投资担心风险,都处于观望状态;二是债务普遍偏高,信用环境恶化,许多投资者不敢投;三是针对民企的融资环境出现系统性收缩;四是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居多,他们一向很难获得信贷或其他融资方式;五是政策环境“压迫”了民企的市场空间。用专家的话说,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关键原因是“双萎缩”——市场环境萎缩和融资环境系统性萎缩。
由此而言,刺激民间投资已成为中国政府部门的一块心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民间投资下滑的问题,也发过不少文件来鼓励民间投资,比如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同时,国务院还责成7个督导组分赴7个省(市)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导。要指出的是,现在民间投资增速回升只是有一个苗头,下一步能否稳定,还有待于观察。但综观2016年全年,即使乐观地看,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很可能在4%左右。
展望2017年,政府应该大力提振民间投资,这是支撑2017年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时着重提出要“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确立非公经济地位是2016年的一个重大进步,这无疑给非公经济人士吃下了“定心丸”,也对新常态下激发非公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对稳定企业家信心空前重视,一方面对内稳定民间投资,另一方面对外稳定资本流出。从此次会议公报中可以看出,企业家的重要性体现在改革措施的方方面面。改革成效展现需要依靠企业家的力量,而改革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
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非公经济发展的好坏能够真正反映一国的经济活力和市场兴旺与否,它是一个国家经济是否能够长期繁荣的最大基础。因此,中国应该把市场化改革、发展非公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实际上,从经济的体制结构来看,发展非公经济应该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能通过市场放松和改善投资环境,盘活52.7万亿元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唤醒和引导民间投资来投入市场,并有利可图,那必将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健地增长。
诚如李克强总理近日在会见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时所言,用更大力度的改革、更有效的监管、更完善的服务打造规范有序、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破除各种不合理准入限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帮助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个体私营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等到中国的非公企业真正感受到发展公平环境的那一天、能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那一天、能够同享政策普惠的那一天、能够平等拥有法治环境的那一天,才是国内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就的那一天。
(原标题:确立非公经济地位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