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国企改革,上下半年对比鲜明。上半年蓄力,下半年发力,国企改革半程加速的态势十分明显。而到了2016年的下半年,多项改革试点相继公布,国企改革文件体系陆续完成。
中央巡视组对国资委的表态,成为了国企改革快速推进的一个催化剂。
配套文件
2016年国资改革对比的分界点,恰在中央巡视组的到来,在结束巡视之后,中央巡视组提出了国资改革进展缓慢。“中央今年第一轮巡视后,对国资委提出了巡视意见:国企改革进展缓慢,现在第二轮巡视开始了。”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曾在2016年公开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中央巡视组网站上看到,2016年6月1日,中央第十四巡视组向国资委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巡视组反馈的情况显示,“党的领导弱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够到位,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度较缓,改革系统性、针对性、时效性不够强;实施监管有欠缺,存在越位、错位、不到位等问题,追责问责制度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对央企存在的一些问题督促整改不力。”
“国企改革进展缓慢,针对性、时效性明显不够。现在专家学者、社会舆论各方面议论也很多,大家对国企改革给予厚望,国资委也开展了四项方面的事情,但是改革与大家的期望差距比较大。”季晓南对目前的窘境直言不讳。
2016年也被称为国企改革的落实之年。
一位参与国企改革的权威人士透露,2015年,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推出了19项国企改革措施,2016年会推出21项左右的改革政策,包括国企调整与重组、员工持股、薪酬改革等内容。截至目前,已经出台12项政策,还在制定中的为9项。
该人士表示,整体思路就是“一个放开一个监管,围绕市场化进行改革,同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15年 9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也被认为是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正式出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改革后,历时22个月,顶层设计得以出台。
之后,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作 “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在履行相关程序,相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下一步将推动重组整合,加大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进一步精干主业,推动产业链关键业务的重组整合,优化配置同类资源,实行专业化运营,提升中央企业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季晓南透露,下一步的国资管理体制会发生重大变化。“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机制。《意见》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
央企重组加速
2016年,国资委对5对10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分别为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实施重组、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整体并入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2015年至2016年,重组整合的央企共有22家,央企数量减少为102家。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对外表示,即将到来的2017年,国企改革重点是兼并重组,央企数量将会进一步缩减。
张喜武同时表示,这些企业的重组各有特点,从产业链上看,有纵向整合、有横向整合;从区域分布上看,有境内企业、有境外企业;从集团重组方式上看,有新设合并、有吸收合并;从上市公司重组方式上看,有换股吸并、有资产置换;从行业发展阶段上看,有的处在快速上升期,有的处在筑底爬坡期。中央企业的重组,有力应对了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产业大调整的严峻挑战。
重组之后,国资委打造了各个行业的巨型航母。
据了解,重组前,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在行业中分列排名世界第6和第8,重组后中国远洋海运综合运力、干散货、油轮和杂货特种船队运力规模排名世界第一。宝武集团成立后,粗钢产量近6000万吨,其中高端产品产量达到4000余万吨,超过韩国浦项和日本新日铁。中粮集团重组中纺集团后,总资产和营业收入都接近5000亿元,在国际大粮商中排名第一,油脂、棉花等品种的经营能力将跃居全国首位、全球前列。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不久前,各地方国企人员前来北京培训,学习兼并重组过程中的经验。2017年依旧是兼并重组唱重头戏。
改革需要放权
虽然在2016年的后半程,国资委大力推进央企重组,但是从宏观上,外界更加注重国资委如何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放权“管资本”方向转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则直接指出目前国企改革的模糊之处。“改革的逻辑顺序上应该先是宏观改革,然后是微观改革,先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管理体制,再来推动国企的改革。如果在宏观层面,以管资本为主的体制、框架没有搭建起来,在微观层面推动国企的改革可能也没有方向。改革搞不好就是原地打转的。改革的逻辑顺序上应当是很清晰的,没有这个前提,国资国企改革混在一起说,‘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刘尚希还认为:“如果没有现代产权制度的构建,我们基本经济制度可能就会碰撞打滑,悬在半空。现代产权制度对当前国资国企改革来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总的目标。”
“涉及到国资国企改革相关的部门需要一种自我改变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按照原有的体制框架,每一个部门首长的权力都不愿意放弃,那么改革就没法推进,只能原地踏步。”刘尚希指出。
“这就要求与国资国企相关的这些管理部门,怎么样有大局意识,光是说有大局意识,但是涉及到动真格要改革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他说。
国企改革2016年大事记
十项改革试点推出
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媒体通气会,表示将开展“十项改革试点”,以点带面、以点串线,形成经验、复制推广。
十项试点分别是: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资本平台搭建加快
国务院国资委在中粮集团、国投等8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在诚通集团、中国国新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向两家试点企业划转了部分中央企业股权,发起设立了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
36家省级国资委改组组建了14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改组组建方式、投资运营模式、授权范围、作用发挥等方面探索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重组整合力度加大
2016年,央企港中旅集团与国旅集团、中粮集团与中纺集团、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宝钢与武钢、中储粮与中储棉共5对企业完成重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中央企业户数调整至102户。
地方国企共开展了135项重组整合,十多个省市制定了监管企业重组整合的实施意见或方案,一大批重组整合项目已经完成。
管理层级合理压缩
2016年5月18日,《中央企业深化改革瘦身健体工作方案》审议通过。文件中称,2016年会选择一批中央企业启动压缩管理层级和压减法人层级、法人单位试点,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多数中央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3~4层以下,法人单位减少20%左右。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3月12日表示,目前中央企业的管理层级仍比较多,大部分都有四五级,还有更多层级的,对此必须改革,压缩管理层级。
8月,国家电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等5家企业被明确作为管理层级压减工作的重点企业。
“三供一业”限期移交
2016年7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共同召开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视频会议。
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专项小组组长、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并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员工持股《意见》发布
国务院国资委于2016年8月18日下发了《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的意见》。对开展员工持股试点涉及的试点企业条件、持股员工范围、出资入股方式、入股价格、股权结构、持股比例、股权流转等关键事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试点级别将在央企三级及以下控股企业实施。对于试点企业什么人能持股,《试点意见》进一步明确,不是高管持股,而是骨干持股,遵守“以岗定股、动态调整”的原则。
混改试点浮出水面
2016年10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主持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相关工作。
会上,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和浙江省发改委负责人就列入第一批试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实施方案做了详细介绍。混改“6+1”试点浮出水面。
化解过剩产能见效
截至2016年10月底,国务院国资委通过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产管理平台等系列措施,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483万吨,完成率达到67.2%,分流安置职工2.5万人,完成率达到91%;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642万吨,完成率达到83%,分流安置职工2.6万人,完成率达到69.9%。全面梳理出中央企业需要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