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央行澄清:大额外汇交易报告并非审批 个人购汇额度不受影响
每经记者 万 敏 每经编辑 姚茂敦
2016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后,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议论,其中部分“解读”文章甚至以“资本管制的寒冬”等极端观点来吸引读者。
央行在发布《管理办法》的同时,还配发了答记者问,对《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与主要意义、与现行规章相比,《管理办法》有哪些主要变化等方面做出了权威解读。此外,次日晚间,新华社还发布了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对此事的采访问答,马骏再次强调新《管理办法》是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洗钱、恐怖融资及腐败、偷逃税等犯罪活动的监测和打击力度。其中对大额交易报告的规定,不影响企业和个人正常外汇业务办理,不改变境内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不涉及个人外汇业务政策调整。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管理办法》对于正常的个人和企业购汇不会有影响。欧美国家的监管部门都在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管理力度,这是金融行业的一个趋势。
●意在“监测”而非“管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近日网络阅读量很大的一篇稿件中,作者称,央行2016年12月30日出台《管理办法》后,“能否购汇基本都掌握在金融机构和外管局手中,不管是移民、境外买房、留学,只要涉及到大额或者长期购汇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列入怀疑对象……”。
事实上,此文对所谓“大额交易报告”的理解并不准确。所谓大额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及程序,将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交易信息,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反洗钱主管部门。
马骏表示,反洗钱主管部门接收大额交易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反洗钱资金监测分析,不是“行政审批”或者“行政许可”,因此也就谈不上所谓的“管制”。他表示,企业和个人开展相应的资金收付、转账等业务,大额交易的报告义务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来执行的。企业和个人无需额外履行报告手续,实际办理业务过程中几乎感受不到新的管理办法中相关规定的要求。
马骏强调,新《管理办法》中对大额交易报告的规定,不影响企业和个人正常外汇业务办理,不改变境内个人年度购汇便利化额度,不涉及个人外汇业务政策调整。也就是说,金融机构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不会对企业开展经营、投资活动和个人留学、海外购物、旅游等活动产生影响。
2016年12月31日晚间,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消息称,外汇管理部门对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进行完善,细化了申报内容,强化银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责任,对个人申报进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惩处力度。
目前,我国每年出境人次已达1.2亿,个人用汇明显增多。外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我国国际收支个人购汇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违规、欺诈、洗钱等行为时有发生。在改进个人购汇事项申报统计后,外汇管理部门可据此加强事后核查,对有关违规违法行为加强管理和处置。
●《反洗钱法》颁布十年成绩斐然
那么,完善个人外汇信息申报管理后,对境外留学和旅游等用汇有何影响呢?对此,外管局表示,没有影响,个人购汇政策没有变化。出境留学,便利化额度内购汇,按规定进行完整、真实的信息申报;超过便利化额度的,提供本人因私护照及有效签证、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学费证明或生活费用证明就可以购汇;出境旅游,可以在便利化额度内按需购汇,也可在境外使用银行卡消费,用汇不受影响。
前述商业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人们对人民币汇率的神经比较敏感,此次《管理办法》可能会对投机性质的跨境资本流动增加一些交易成本,但对于正常的个人和企业购汇不会有影响。欧美国家的监管部门都在加强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管理力度,这是金融行业的一个趋势,中国也不例外。
“加强对大额现金交易的监测,是与国际反洗钱工作的趋势相一致的,也与2016年G20杭州峰会关于加强反洗钱与反恐怖融资工作的原则要求一致。新《管理办法》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从现行的20万元调整为5万元,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防范利用大额现金交易从事腐败、偷逃税、逃避外汇管理等违法活动的风险。”马骏表示。
2016年是《反洗钱法》颁布十周年,据统计,最近十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累计向侦查机关报案或移送线索近万件。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发现和接收可疑交易线索5893份,其中:接收金融机构重点可疑交易报告5267份,同比增长6.6%;筛选后对764份线索开展反洗钱调查,同比增长26.5%;向侦查机关移送线索1540起,同比增长67.4%;协助侦查机关对1494起案件开展反洗钱调查,同比增长61.5%。
当前洗钱主要渠道
◎现金走私
◎将大额现金分散存入银行
◎向现金流量高的行业投资
◎购置流动性较强的商品
◎匿名存款或购买不记名有价金融证券
◎制造显失公平的进出口贸易
◎注册皮包公司,虚拟贸易
◎利用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转移犯罪收入
◎购买保险
◎实施复杂的金融交易
◎在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匿名账户
◎利用银行保密法洗钱
来源:央行网站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