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北京市环保局通报2016年空气质量状况。
根据通报,2016年北京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9.9%,这是近三年来之最大降幅,前两年的降幅分别为4%和6.2%。
据统计,2016年全年有198天空气质量达标,比2015年多了12天;发生重污染39天,其中臭氧重污染1天,其余38个重污染天全部为PM2.5重污染。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介绍,在38个PM2.5重污染天中,5级重度污染天29天,六级严重污染天9天。“这38个重污染天对全年平均浓度贡献23微克/立方米,占比超过三成”。
中国环科院原副院长柴发合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虽然北京的治霾每年都在进步,但与公众预期还有一定距离,北京2017年要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挑战很大。
重污染天数减少7天
北京市环保局指出,PM2.5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同比均有所改善,其中二氧化硫(SO2)降幅最大。
2016年,北京市环境空气中SO2年均浓度为10微克/立方米,远优于60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 PM10年均浓度为92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31%;PM2.5年均浓度为73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109%。
自2013年监测以来,北京市PM2.5呈现持续改善趋势。2016年共发生重污染39天,其中O3重污染1天,PM2.5重污染38天,较2015年减少7天。
在构成上,PM2.5主要来自于燃煤、机动车等的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北京市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浓度逐渐降低的梯度特征,其中京西南区域站浓度最高,达到102微克/立方米;京东北区域站浓度最低,为49微克/立方米。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要客观地看待北京的雾霾,雾霾的核心内因是排放,重要外因是气象。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环保局总工程师于建华指出,重污染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分析,如果把每年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和极端有利的气象条件叠加在一起,每年极端气象条件对PM2.5平均浓度的贡献几乎都是11微克/立方米左右。
具体来说,2013年是11微克/立方米,2014年也是11微克/立方米,2015年是13微克/立方米,2016年仍是11/立方米。
于建华分析,从全年来看,不管每年重污染天发生的次数多少、持续时间多长,极端气象条件对于PM2.5年均浓度的影响就是11微克/立方米左右的水平。
于建华解释,北京2017年的PM2.5减排,实际上要刨除这11微克/立方米,在剩下的62微克/立方米里做文章。
治霾难度加大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2017年PM2.5浓度要达到60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2017年要在2016年基础上再下降近20%。
北京市环保局指出,随着工业企业调整搬迁、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污染特征从“工业生产型”向“生活消费型”转变,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进一步削减污染排放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此,北京市环保局将采取三类措施。
首先,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继续打好农村散煤、高排放车、城乡结合部治理“三大战役”。实施“京六”燃油标准,加快淘汰(含转出)高排放老旧机动车,重点突出重型柴油车污染减排;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散煤治理、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等重点任务。
其次,严格落实街乡镇属地责任,充分发挥街乡镇的覆盖作用。加大问责力度,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力问题,确保治理措施落到实处,提高基层政府的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三,着力完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积极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完善大气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体系。
于建华表示,从北京现在三面环山、污染易积累不易扩散的气象条件,以及目前能源消费、人口活动强度来看,短期内重污染的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程度上会慢慢减轻,但是量变到质变,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柴发合分析,不管2017年北京PM2.5浓度能否达到60微克/立方米,最重要的一点是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最大程度降低PM2.5对敏感人群的影响。
(原标题:北京2016年PM2.5浓度下降9.9% 完成2017年治霾目标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