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课题组4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目前,我国新发违纪违法行为下降趋势初显,反腐“去库存”效果明显,但不担当不作为、办事仍要托关系求人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当日上午召开的第六部《反腐倡廉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副研究员蒋来用表示,目前查处的绝大多数是“存量腐败”,腐败增量较少,不收敛、不收手而继续贪污受贿的官员虽然有,但已成为极少数,窝案、串案更为罕见。
课题组研究发现,目前,公众明显感觉到在高压反腐态势下,干部对钱包、信封、现金极度警惕和戒备,明目张胆吃拿卡要的干部明显减少。很多地方纪律检查出现“两降三升”态势,即信访举报和移送司法数量下降,立案、结案和纪律处分人数逐年上升。
课题组称,2016年以来不少地方信访总量和检举控告类信访件下降,群众举报“洪峰”已过,存量腐败在大幅消融,增量腐败得到坚决遏制。此外,从各类媒体公布的已经判刑的腐败分子来看,绝大多数是2013年以前犯的旧事。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严厉惩处,去除“腐败存量”的效果比较明显。
当日发布的《反腐倡廉蓝皮书》同时表示,目前“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
蓝皮书介绍,反腐败力度加大之后,庸政懒政怠政现象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较为突出。
中央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规范津补贴,不准吃拿卡要、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甚至参加吃请都受到了严格限制,一些党员干部不习惯和不适应,抵触情绪较大。有的地方党员干部缺乏在新制度新要求新环境下开展工作的能力,“没有补助就不下乡”“没有加班费就不加班”,不主动克服困难做好工作,而是将为群众工作作为向组织讲条件、谋取部分人利益的筹码。
蓝皮书反映,目前“办事仍要托关系求人”问题仍然存在。上学、看病、就业、经商、办企业、诉讼等群众普遍要办理的民生事项中的吃拿卡要、索贿等明目张胆地主动型腐败虽大幅减少,但仍有一些办事人员对红包、“信封”、礼品、购物卡等“照收不误”,群众能够直接接触到的腐败数量还是较多。
课题组表示,目前“四风”问题反弹压力危险存在,整饬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虽然有些成效,但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积习难改”,工作效率低下,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不在状态、办事拖沓,态度生冷、监管不到位的官僚主义作风仍比较严重,文件和会议的数量在一些单位有增无减,重复无效或低效的检查监督等新形式主义表现突出。
此外,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部分领导干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贪腐父子兵”“卖官夫妻店”“一家子腐败”等家族式腐败现象比较突出;“护犊子”,为子女谋位子、找票子、要房子、拉关系、走后门、傍大款,搞权力寻租。
(原标题:蓝皮书:反腐“去库存”效果明显 “办事托关系”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