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年伊始,阿里巴巴集团披露了2016年度纳税情况等七项数据。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创造了超过3000万的就业机会。
1天1个亿的利润,还有3000万个就业机会,除了银行、石油等极少数垄断行业之外,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在中国,可能不会太多。但是,阿里做到了。阿里所以能够做到,就是因为阿里坚信互联网经济也是实体经济的一种,关键在于怎么去做,是“虚”做还是“实”做。如果是“虚”做,实体经济也会做虚,如果是“实”做,虚拟经济也会被做实,成为名符其实的实体经济。
事实上,实体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光景,并不能把责任推给互联网、推给互联网经济、推给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人。实体经济所以被掏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从事实体经济的人自身把实体经济掏空了,自身抽干了实体经济的血。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做实体的做实体,做互联网的做互联网,做房地产的做房地产,可能实体经济就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对互联网经济有那么多的怨言。
我们注意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实体经济还是比较扎实、比较稳健的,从事实体经济的人,也是把时间、精力、资金等都投向了实体经济。真正出现掏空和做虚实体经济,是在进入21世纪房地产市场放开以后,是在实体资本大量撤离实体经济以后。
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房地产暴利才吸引了太多的资本,才使得实体经济被掏空。这话实际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所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暴利,且连续多年暴利,除了开发商本身之外,还在于大量的实体资本进入到了房地产领域,有的直接进行开发,有的则干脆将资金用于炒作,加上地方政府的政绩渴求,还怎么可能不出现房地产暴利的现象呢?资本还怎么可能留在实体产业呢?房价又怎能不一涨再涨呢?我们承认,是房地产暴利吸引了实体资本,反过来,是实体资本大量进入到房地产,反推了房地产暴利的诞生,形成了恶性循环。假如企业家们能够坚守住实业,坚守在实体经济领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不会失控。房地产市场失控与实体经济被掏空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起反作用的,是在错误之路上的错误协调与联动。因为,迄今为止,那些自以为坚守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实体企业,又有几个没有染指过房地产,又有几个没有从房地产市场获得过不菲的利润。既然能够把房地产作为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为什么又不能容忍互联网经济的存在呢?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电商,一些实体经济领域的大佬发表了一些不太友好的声音,甚至指责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指责马云等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认为年轻人开网店是“国家隐患”。显然,这是对社会分工不太了解、对社会分工的作用不太理解、对如何实行分工不知道怎么做的结果。殊不知,当年的蒸汽机,也是在不同的声音下诞生的,是在各种强大阻力下走进每个人的生活的。今天的互联网,也与当年蒸汽机面临的压力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尽管有人不支持、有人表示质疑、有人反对,但是,却阻挡不了它前进的步伐。如果逆流而行,只会让自己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发展的希望。
阿里能够一天纳税1亿元,并提供3000万个就业岗位,本身就已经证明了虚拟经济只要“实”做,就会成为实体经济。所谓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也只是人为地将其割裂开来的做法。真正有区别的,无论是所谓的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就看能不能“实”做,踏踏实实地做、认认真真地做、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做“实”了,做“稳”了,什么样的虚拟经济都能变成实体经济。从事实体经济的人“看不起”互联网经济,是因为对互联网经济还不了解,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互联网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旦认识了,就会像对待银行一样对待互联网。而恰恰是互联网,正在对银行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从而让银行变得更加务实一些,更加贫民一些,更加接地气一些,而不永远高高在上。
阿里的成就告诉我们,只要“虚”事实做,就不再有虚拟经济可言。反过来,“实”事虚做,实体经济也会成为虚拟经济。所不同的是,这里所说的虚拟,就是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