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瘦身路线图:压缩应收1.3万亿,减少法人1777户
王雅洁
2017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的第三年,距实现2020年国有企业改革目标任务也只有3年时间。
经济观察报从国资委获悉,在未来的3年里,央企将着力解决管理层级多、法人户数多的“老大难”问题。下一步的国企国资改革,将以“压减”工作作为主攻方向,坚决瘦央企臃肿之身。
国资委统计结果显示,从2016年5月开始部署央企提质增效以来,半年时间内,截至2016年12月初,累计压减法人单位1777户。而在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处置上,2016年12月初时国资委曾预估,央企全年能够完成400户相关处置。
目前,国资委正在以财务指标为依据逐户分析,坚决止损、降本节支。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10月,中央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幅低于收入增幅0.6个百分点。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国资委未来的思路是,纵向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优化配置,横向减少同质化经营、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从央企自身情况来看,国家电网、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的下属法人户数累计减少均已超过130户,国家电网、国投、中国远洋海运、 航天科技 累计“压减”比例均超过6%。
以中粮集团为例,1月5日,经济观察报从中粮获悉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1月,中粮集团已减少法人75户,目前正在探索多种退出方式。2017年,中粮将加大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力度,加快推进不符合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退出。
根据中粮的目标,未来三年后,其利润总额有望达到100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将减少50%以上。
央企应收账款压降1.3万亿
根据国资委的统计,2016年1-10月,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压降1.3万亿元,存货压降1.8万亿元,已完成全年“两金”,即应收款占用的资金和存货占用的资金的压控总体目标。
为什么要压控“两金”?在国资委看来,这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点。长期以来,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很难掌控,向内深度挖潜则很有必要。而在成本管控、效益否决的思路下,用“降”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失为一种办法。
经济观察报获悉,过去一年来,电信、航空、建筑、军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央企普遍加大了系统降本、技术降本的工作力度,努力压降“两金”、提高资金集中度。2016年1-10月,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压降1.3万亿元,存货压降1.8万亿元,已完成全年“两金”压控总体目标。中煤集团、中钢集团、中国铁物、中国二重等4家企业亦在为扭亏付出努力。
除去上述“瘦身”,央企法人户数压减也在提速。在刚刚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该退的退、能压的压”,央企目前累计压减法人单位1777户,目前已有84家中央企业实现法人总户数净减少。
中粮集团便是这一批压减法人户数的央企一员。经济观察报从中粮集团获悉,在减少法人户数方面,中粮集团的思路是与僵尸特困企业专项治理等其他提质增效工作协同推进,不搞“两张皮”。
中粮集团表示,对已纳入集团整合重组退出类的企业,按照既定方案,加快推进。中粮集团将全面梳理排查特殊目的公司、离岸公司、项目公司,进一步规范管理要求。对于无经营场所、无业务和无营业收入的空壳公司,坚决清理注销。截至2016年11月,中粮集团已减少法人75户。目前中粮集团正在积极探索更多的退出途径。
2017年,提质增效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选项之一,也是中粮集团发展的内在需求,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中粮集团将开展“三压一降一退”专项行动,即降本增效、降险增效。
这其中包括“压费用”:按照集团统一标准,完成组织架构及人员调整。从细从严控制各类支出,严格预算管理,严禁超预算列支和立项;还包括压应收、压存货:确保应收账款和存货绝对值增幅不超过营业收入增幅;明确基准日存量应收账款和基准日存量存货压降比例。
除去中粮集团,还有很多央企在以“集团总部-专业化公司-生产单位”的三级管控架构思路推进“瘦身”改革。也就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逐户分析,坚决止损、降本节支。国资委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10月,中央企业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幅低于收入增幅0.6个百分点。
在国资委看来,“压减”工作不搞简单地一压了之、一减了之,始终坚持围绕企业战略抓“压减”,既清历史“旧账”,也算未来“新账”,防止由于舍不得压而成为今后新的出血点。
2017年的央企“压减”思路是,结合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抓“压减”,纵向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优化配置,横向减少同质化经营、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坚持早半拍、快一步抓“压减”,力争工作进度快于时间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从单户企业来看,国家电网、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集团法人户数累计减少均已超过130户,国家电网、国投、中国远洋海运、航天科技累计“压减”比例均超过6%。
预估完成400户僵尸企业处置
在“压减”的同时,央企还在应对化解与过剩产能相关的切肤之痛。
根据国资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末,中央企业去产能、清“僵尸”已完成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1万人。2016年12月初时国资委曾表示,预计全年可完成400户僵尸企业处置治理任务。
其中,经济观察报根据中粮集团内部数据统计获悉,2016年全年可完成36户企业的处置任务。
在上述过程中,中粮集团正在持续加快僵尸企业的市场出清。下一步,聚焦核心业务的同时,中粮集团表示,将坚决淘汰退出非主业低效资产,针对一些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探索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产权转让等多渠道的国有资本退出方式,逐步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高效。
比如,方便面和君顶业务通过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股权,实现退出;巧克力业务与集团地产板块内部协同,在退出业务的同时充分盘活优质土地资源;在国资委的指导和帮助下,木材和羊绒业务已完成在中央企业或地方国资企业之间的划转工作。
而 中国铝业 则通过处置10家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预计全年同比增利10亿元以上,在集团减亏控亏工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去产能任务繁重的钢铁、煤炭行业情况看,截至2016年10月底,中央煤炭企业退出煤矿53个,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512万吨,完成率110.4%;分流安置职工31380人,完成率89.2%。中央钢铁企业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完成率141.7%;分流安置职工29679人,完成率111.3%,超额完成钢铁行业化解产能任务。
同时,为了减轻央企负担,2017年,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工作将持续由试点转为在全国全面推开,在国资委看来,试点的10个省市通过分离移交实现了“专业的机构办专业的事”,已有59户企业与地方协商一致,签订了移交协议。兵器工业集团驻黑龙江的5家企业分离移交“三供一业”后,每年减少补贴5000多万元。
对于中粮集团来说,2017年的最新规划是,将“加快推进相关业务、资产的整合重组退出”,坚持“一企一策”原则,进一步加大低效无效资产的清理力度,加快推进不符合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退出。
据悉,为了达成亏损企业扭亏增盈的目标,中粮集团已经开始月度跟踪重点亏损企业,目前,中粮集团相关的一线生产单位正在制定减亏、扭亏方案。截至2016年11月,中粮集团亏损企业亏损额已同比减亏2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