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8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以来,深圳前海又被赋予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特区中的特区”。
6年来,前海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加速推进,前海对改革的热情和期盼,犹如36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刚成立之时。前海,正以创新为引领,向着“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目标定位不断前行。
建筑工地:以“蛇口开山炮”精神推进前海建设
经过3年的加班加点建设,前海首个面市的写字楼项目卓越·前海壹号一期于2016年9月底正式启用。
“在前海建设中,我们致力于传承深圳速度,以‘蛇口开山炮’精神推进前海建设,再创前海速度。”中建三局一公司前海项目负责人林毅说。卓越·前海壹号项目提前84天封顶,提前约3个月入伙,成为在前海拔地而起的第一栋高层建筑。
“前海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新变化。”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说,深圳从2015年起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确保实现“一年一个样”,在两到三年内初步建成前海新城,目前在建项目近百个。
“‘蛇口开山炮’是改革开放第一炮,前海则承担了新时期改革再出发的历史使命。”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说,前海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经得起时代考验,未来前海的地上地下空间将构成互联互通的城市空间。
如今,一座四通八达、规模宏大的地下“城市倒影”正在前海崛起。占地面积仅15平方公里的前海,地下空间开发面积达630万平方米,部分区域深度达地下6层,包括公共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注册大厅:制度创新“前海样本”推进简政放权
前海e站通大厅“80后”工作人员赖海敏尽管生病住院,却还在想着单位的工作。“近期又有几十项审批事项要下放到前海,他说要抓紧学习政策。”前海管理局企业服务处工作人员柯凯飔说。
前海管理局承接广东省、深圳市两级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并开展相关审批服务工作,在赖海敏们的努力下,前海管理局以自我革命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如将前海的行政审批行为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编制权力清单,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目录管理,打造行政审批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等。
“企业入驻踊跃,离不开前海便利化的投资环境。注册大厅是来前海投资的第一步,更是推进简政放权的一个窗口。”柯凯飔说,商事主体进入的门槛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最终将促使它们更好地创造效益、发挥作用。
“一天差不多要接100个电话。来前台咨询的客户,平均每天也有几十人次。”前海e站通大厅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016年12月,在前海注册的企业已达12万家,其中已开业的企业有4.77万家。
前海管理局:秉持“创业”精神推进改革创新
在前海,一组由333个废旧集装箱组成的临时建筑群十分抢眼——这就是前海管理局办公地。在前海管理局挂牌成立后,为了方便企业就近办事,管理局决定整体搬迁至前海工地,用集装箱搭建办公场所。
“从地铁大厦,再到月亮湾大道,前海管理局工作地址换了几次。”在前海管理局刚成立时即前来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张凤说,6年来,工作人员经常“把办公室当成家”,冰箱里的泡面、火腿肠成为大家的“必需品”。
工作条件虽然简陋,但为了共同的理想,前海人正不断奋斗。“人们对改革的热情、预期、期盼,犹如36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刚成立之时。”这是不少前海建设工作者的共同感受。
在“港味儿”十足的前海周大福全球商品购物中心,“港资建设、港企运营、港人收益”的模式展现深港合作模式的创新活力;在工行前海分行等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贷款等金融创新蓬勃发展,并得以在其他地区推广复制;在前海法院,首批港籍陪审员已于去年就职,法治和人才合作创新正不断稳步推进……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前海目前来看已凝聚改革共识,但要真正达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定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
(原标题:改革桥头堡拔地起——“特区中的特区”深圳前海建设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