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重大经济领域的改革将迈向纵深,国企改革作为其中关键一环,“1+N”的顶层设计文件体系至今已基本成型,2017年被认为是施工年和见效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国企改革的成效会影响改革和发展全局,2017年要尽快扩大改革的覆盖面,突破一些改革的难点,才能取得国资国企改革的实质性进展。
国资国企改革必须成为重要改革任务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是各项改革的深化之年,国企改革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赵昌文: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次会议指出,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要统筹协调各方面改革工作,增强改革定力,加强改革协同,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办法,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毫无疑问,国资国企改革应该而且必须成为2017年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有利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经济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2017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上有实质性进展。以去产能为例,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必须与国资国企的改革深度结合起来。既要从短期着眼化解过剩产能,实现市场出清,更要从长期着眼,把去产能的过程作为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真正做到“有进有退”;作为化解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真正实现“轻装上阵”;作为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过程,真正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有利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总杠杆率一直在快速上升。前不久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指出在一些国家出现了生产率下降、杠杆率上升、政策空间收窄的“风险铁三角”现象。尽管对宏观意义上的总杠杆率仍有些不同的看法,但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太高已经是一个共识,总体上约160%。而且,这几年还有一个新的特点是,国有企业加杠杆的速度要快于民营企业。国务院此前公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提出了去杠杆的七种主要途径。要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必须坚定地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解决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问题。
三是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投资信心和能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2016年初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近几年来尚未有过的严重下滑局面,这是自国家统计局2012年正式发布民间投资统计数据以来,首次出现民间投资增速显著下滑,首次出现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国总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首次出现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大幅下降。毫无疑问,恢复民间投资信心和增强民营企业投资能力需要多管齐下,但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要下大力气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正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17年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试点范围扩大混改将成突破口
中国经济时报:继2014年四项试点后,2016年国企改革十项试点,这些试点的成果如何,将为2017年的国企改革提供哪些经验?
赵昌文:国资国企改革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的特点,重大改革先试点再推开的模式是正确的,特别是在一些关注度高、政策性强的领域先行试点很有必要,比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员工持股、国有资产处置等。但是,也要正确处理好快速推进和局部试点的关系,要加快一些改革的进程,比如国有企业董事会改革已有十多年了,也探索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包括董事会的职权、市场化选聘管理者等;在混合所有制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绝大多数国有资本都集中在上市公司,所以,不是说所有的改革都必须先试点,更不能以试点之名滞延改革的进程。
下一步国资国企改革要抓主要矛盾,我个人的看法是,2017年国资国企改革既要总结试点经验,更要放在积极全面推进上,要将重点放在加快解决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上。总之,十项试点为2017年深化改革奠定基础,提供经验,要推动改革迈向纵深,需要扩大试点范围,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经济时报: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将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这意味着在2017年会有哪些新特点?
赵昌文:我这几年一直有一个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虽然不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但对于这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意义重大。因为无论是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是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都要通过混合所有制这个形式来实现。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可能一夜之间退出很多领域,“有进有退”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必须建立在真正的多个权利和利益主体的制衡、约束之上。所以,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会是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共同存在于一个企业形态中。
2017年,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我认为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目前仍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态的,必须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现代公司形态,同时,引入非国有资本。二是结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组建,推进中央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推动不同央企之间的资产重组。这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但央企母公司层面的股权多元化有利于形成更加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也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三是基于多数国有资本存在于上市公司的现实,要将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需要逐步“退”的一些行业的上市公司,一定要提前考虑资产和资本结构的调整。此外,整体上市也应成为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着力点。
突出重点推进改革,促国企做优、做强、做大
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2017年被认为是施工年和见效年。2017年的国企改革要取得成效,需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赵昌文:2017年要让国企改革取得成效,需要抓紧推进各项改革,目前最重要的改革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要放在国有企业内部资产的优化和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上,坚决推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加大兼并重组力度。2015年和2016年中央企业内部资产重组力度较大,中央企业之间的整合也有不少进展,2017年兼并重组的重点要更多地放在: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间、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退出的国有资本不能都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用于分配,主要还是转向创新、研发,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是抓紧推进重点行业特别是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改革,比如油气、电讯和电力领域的改革。油气改革预计会有明确的指导意见;电力9号文也就是《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来后各项改革还需要继续跟进;移动通讯领域,虽然成立了铁塔公司,但要继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探索与运营商之间的机制。
三是要抓紧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非常复杂,原因多样,地区之间的情况不同,比如三供一业的剥离,等等。但是,一定要抓住目前国企总体上利润水平尚可的机遇,尽快彻底处理,关键是建立一个刚性约束机制。否则,未来付出的成本更多,代价更大。
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1—10月,国企利润出现18个月来首次正增长,11月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这种趋势是否会在2017年持续下去?
赵昌文:分析国企的利润增长是否可持续,必须研判近期国企利润增长的原因。国有企业很多都布局在重化工行业,2016年下半年钢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行业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回暖,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恢复性增长,有利于改善资源型和行业上游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但是,未来如果没有大的国有资产和资本布局结构的调整,大量企业依然分布在重化工领域,目前国有企业利润增长的势头估计很难持续,空间也不会很大。
具体而言主要受到三个因素影响,首先是国内外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球经济依然处于恢复性增长过程中,国际市场总体需求有限,国内经济仍处于深刻的结构调整进程之中,无论是贸易还是资产收益,短期内都很难有大幅度的增长。其次,多年以来国有企业利润总额的增长主要依靠少数国有企业,利润排名前十的央企创造的利润总额一般占到央企总利润近六成和全部国企利润的近四成,高利润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烟草、石油石化、电信、电力和电网等能源资源类行业。目前能源资源类行业都处在调整过程中,支撑国有企业利润高增长的前十家企业均面临较大压力。第三,大量分布于重化工行业的国有资本未来的收益水平并不乐观。由于这些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总体收益率水平较低,甚至一度时间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而且,这种情况并不仅仅是周期性原因,也有阶段性、趋势性的因素。
在目前经济条件下,地方财政吃紧,总体杠杆率较高,一些地方国有企业靠政府补贴的模式也难以为继,其一次性收益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所以结论是:我们不能继续期望国有企业一直保持过去十多年来的利润高增长态势。同时,更要抓紧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尽快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才能真正把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原标题:期待国企改革实质性突破仍须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