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通胀压力迅速上升 向消费领域传导有难度
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PPI“5”时代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PPI同比上涨5.5%。而在2016年的1月,PPI同比涨幅还是-5.3%。从-5.3%到5.5%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工业领域从严重通缩切换到通胀。2017年PPI增速也被市场机构调高超过3%甚至达到5%。
市场关注的焦点是PPI能否向CPI传导。很多市场机构也预计2017年CPI增幅将超过2%,形成较为温和的消费品领域通胀。本专题也将探讨在物价指数上升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操作路径。
昨日寒冰,今日火焰。
中国工业领域正在出现通胀迅速上升的势头。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0日公布的数据,2016年1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创下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值。这使得2017年工业通胀压力迅猛上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测算发现,12月的PPI数据使得原先对2017年的预期数要大调整。
牛犁表示,2017年全年PPI涨幅可能要达到3.6%,这高于原先2.5%的测算。实际上2017年全年PPI同比上涨3.6%是保守估计,这考虑了很多下行因素,因为2016年12月的PPI翘尾因素,就使得2017年上半年PPI同比涨幅在5%左右。
“2017年上半年工业有通胀压力,是因为过去多年工业处于长期通缩状态,但是工业品价格往消费品仍难传导,因为消费品领域大多是过剩状态。”他预计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在2%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不少机构预计2017年工业通胀压力加大。比如交行预计2017年全年PPI同比涨幅达到5.5%,大幅高出2016年全年PPI同比上涨-1.4%的增速。
此前,从2012年3月到2016年8月,PPI同比涨幅经历了54个月的负增长。而2016年PPI月度同比涨幅之所以走出负数区间,与钢铁、煤炭等价格上升较快有关系。2017年煤炭、钢铁价格是否仍会延续上涨,导致PPI涨幅加大,仍待观察。
工业通胀压力迅速上升
从2015年7月到2016年1月,PPI同比涨幅都是在-5%以下,也就是工业领域出现严重通缩。
从2015年12月PPI同比涨幅-5.9%开始,到2016年12月同比上涨5.5%,其间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使得2017年上半年乃至全年工业领域的通胀压力加剧。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预计2017年PPI同比涨幅上升至5.5%左右,上半年PPI呈持续上涨态势。工业领域需求难以显著增加,PPI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涨幅扩大到一定程度,以及翘尾因素减弱,下半年涨势将有所放缓。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之所以从2016年年初工业领域还是通缩,而2017年上半年转变成通胀,是因为煤炭、钢铁等价格上升过快。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份PPI上涨5.5%,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0%、34.0%、19.7%、17.1%和16.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2.8、5.4、13.5、4.5和7.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2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6%左右。
钢铁煤矿等产品的下游产品价格也在快速上升。比如2016年12月铁矿石下游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钢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7.4%。
按此看来,上游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正在快速上升,这对下游产业产品带来了巨大的上涨压力。
根据记者了解,上述行业的环比涨幅也在上升,但是涨幅有不同。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认为,PPI环比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因为PPI同比涨幅快速上升,使得各大机构开始重新修改最新的预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牛犁认为,实际2017年全年PPI涨幅可能在3.6%,比原先预计要调高一个百分点。
中国社科院数量所经济系统分析室主任娄峰也认为,2016年12月PPI同比涨幅达到5.5%以上,使得原先的2017年PPI预计增长1.6%的测算,要修正到3.2%以上。
PPI向消费传导有难度
不过,尽管2017年上半年工业领域会出现较大的通胀压力,但是消费领域未必会出现通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工业品和最终消费品的价格一直出现背离,比如2016年12月PPI同比上涨5.5%,但是CPI涨幅只有2.1%(高于5%才是严重通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预计,2017年上半年工业领域将出现严重通胀,但是消费领域价格(CPI)仍会平稳。
中国社科院财经院成本与价格研究室研究员王振霞认为,2017年PPI能否快速上升,取决于国内外因素。
王振霞认为,从国际因素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快速上升,因为全球经济仍整体疲软,中美经济增速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不大,而国际原油价格能否大涨取决于产油国家限产情况。整体而言,从输入性因素看,国际大宗价格难以快速上涨。
从国内因素看,去产能等因素可能使得局部工业价格上升较快。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向消费领域能否传导,也要看PPI能否持续上升。
“如果2017年PPI持续环比上升,对CPI仍会形成较大的传导压力。”她说。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受上游国际原油价格上升的影响,国内的成品油前不久已经多次调整了价格。而国内钢材价格上升,使得家电领域价格上升明显。但也不是所有的工业产品在涨价,比如汽车。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同比分别上涨35.0%、17.1%。但是同期下游金属制品出厂价格同比仅仅上升3.4%;同期汽车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8%;2016年整个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仅仅上涨2.0%。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2017年去产能力度加大,从煤炭、钢铁向其他更多行业展开,可能刺激相关行业的产品价格上涨。楼市政策逐渐收紧,不排除一定数量的闲置资金流入部分供求关系偏紧的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部分产品价格存在阶段性飙升的可能。
报告还指出,产业结构调整时期难以显著提振工业需求,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不会支撑PPI长时期高涨。
PPI上行,会推动除食品、能源以外的核心CPI持续上涨。核心CPI上升将推动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形成物价上行周期。但是交行报告也指出,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支撑物价明显高涨,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减弱,整体通胀压力不会太大。
牛犁认为,消费领域大多过剩,使得PPI大涨难以传导到CPI。2017年去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使得经济增速放慢。2017年汽车和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降低,这会降低对钢铁、水泥等需求,这也是不支持最终CPI快速上涨的原因。
(编辑:杨志锦)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