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脱虚向实”苗头初现 企业中长期融资增长超预期
记者 徐燕燕
[ 在居民中长期贷款小幅下降的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在12月超预期的增长,为2010年以来的第二高值。与此同时,M2和M1剪刀差继续收敛至10.1% ]
央行周四公布了2016年12月的金融数据,社会融资总量远超市场预期,其中居民住房按揭贷款的增速有所放缓,与实体经济最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超预期增长。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因为2016年3季度以来宏观经济企稳使得企业贷款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央行加强MPA(宏观审慎评估)的考核使得银行理财等表外资金重回表内,推高了年末贷款的增长。
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8.6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增速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8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全年净投放现金5087亿元。
“M2增速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的减少影响基础货币的投放,不过央行通过去年3月降准以及后续的加大公开市场操作还是保持了金融市场流动性的稳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与此同时,M2和M1剪刀差继续收敛至10.1%。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分析称,“M1-M2剪刀差”继续缩小,表明企业层面的流动性陷阱进一步减弱,与企业投资回暖相匹配。M1-M2剪刀差在8月之后开始收敛,固定资产投资当月同比恰恰也在8月之后开始回升,这表明企业有钱不投资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结合12月的中长期信贷增长的情况,预期12月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上行。
“从去年12月M2增速11.3%来看,预计2017年M2的增长目标为12%左右更加符合当前经济金融的形式。”温彬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12月社融数据远超市场预期,而超预期的并非与房贷有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也不是常规年底冲规模的票据或短期贷款,而是与实体经济最为相关的企业中长期贷款。
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63万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略低于2015年12月的1.92亿的社融规模。结构上看,12月新增社会融资主要增长来自于两个部分,即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委托贷款,两者分别增加9971亿元和4057亿元。以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未贴现融资票据核算的非标增加7320亿元,除2016年2月异常点外,为两年来最高值。
邓海清指出,12月,受到资金紧张影响,债券融资受阻,体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上即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117亿元,创企业债市场存续以来单月最大幅度的净减少。12月资金过度紧张导致企业债收益率实际高于贷款利率,或导致部分企业从债券融资转向信贷融资或非标融资,从而部分推高了12月信贷和非标融资规模,但如果考虑在新增信贷和新增非标规模中减去债券融资的替代效应,贷款和非标仍然超过正常增幅,表明企业确实出现大量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中长期贷款小幅下降的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在12月超预期的增长,为2010年以来的第二高值。
温彬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3季度以后宏观经济企稳,企业新增贷款需求也在增加。二是央行通过MPA宏观审慎的考核进一步加强对表外业务的管理,包括银行理财等等资金又重新回到银行表内,这也推高了年末信贷的增长。
“如果12月企业投资和中长期贷款相互印证,则表明中国经济确实显著好于市场预期。”邓海清称。
不过,尽管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速有了小幅回落,为2016年的最低水平,但从占比来看,“住房按揭仍然要占人民币贷款将近一半的规模。”温彬认为,按揭贷款仍然保持比较高的增长水平,主要是因为去年10月以来进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市场还在消化此前积累的量。今年随着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地,房地产交易量下降,住房按揭的增速也会有所放缓。企业部门的中长期融资占比也会较2016年有进一步的回升。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