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印发。《规划》指出,建设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规划》称,在北京、上海、合肥等设施相对集聚的区域,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此前的1月10日,安徽省发改委已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已正式获批,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城市。
为什么是合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安徽方面区域经济学者以及合肥市发改委,解读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思路。
科技黑马
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1月10日的地方两会上表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于合肥意义非比寻常,有利于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知识创新能力,提供创新原动力;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催生变革性技术;有利于搭建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桥梁。
合肥市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620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完成1114.1亿元、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在科技创新方面,2016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同时,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至上海段率先开通。
另外,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武汉市政府一位官方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汉本次没有申报,但不可否认,合肥的科技实力算是近年的一匹黑马,这得益于中科大和中科院支撑,在量子信息以及人工智能方面,都有不错的成果。
“如果落地,国家投入很可能是百亿级,长远看对提高科技竞争地位非常重要。”上述人士说。
2020年中心基本建成
安徽省发改委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后,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天地一体化信息中心、能治疗癌症的离子医学中心、有“超级显微镜”之称的先进光源装置,都有望落户合肥。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在上述发布会上介绍,合肥之所以能获得认可,与合肥在大科学装置、学科建设、新兴产业集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基础和优势有很大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资本市场最热的量子通信领域,最受瞩目的科研团队就是来自合肥的中科大团队。
2016年1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
另外合肥在当下另一个科技热点人工智能领域也有黑马,在2016年的锤子产品发布会上,讯飞语音输入法名声大噪,很多人知道了合肥高新区的科大讯飞。
目前,合肥各类研发机构达1000多家。其中,除量子通信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能语音、磁约束核聚变、功能材料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合肥发改委一位博士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肥本身是个科教城市,以中科大为主导的一系列科研基地对合肥的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持作用,一些大科学装置和研究在全国都是领先的。整体来讲,合肥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据2012、2013年两年英国《自然》杂志数据显示,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在接受安徽媒体采访时透露,接下来将首先成立理事会,制定相关章程,设立管理部门,建立推进机制和管理制度。同时,推进新建大科学装置的开工建设,在科研管理、高端创新人才引进、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也会进行探索。
张韶春介绍,按照计划,到2020 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基本建成。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认为,安徽合肥等地区还需要争取国家长远一些的规划,比如量子通信领域这类跨时代的科研领域。
(原标题:合肥跻身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 基础科研实力仅次京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