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增12.65万亿贷款去哪儿了?
央行数据:住户部门同比多增贷款近万亿,企业同比减1.28万亿
见习记者 顾月 北京报道
导读
多位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12月的信贷增量和货币供应情况都超出预期,表明经济的动能仍在持续,结合从2016年8月份开始的固定资产投资回升,表明企业有钱不投资的局面正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新增12.6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主要来源于居民中长期贷款(按揭贷款占比较高)猛增。而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从分项数据来看,住户部门贷款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了5.68万亿元,较2015年同一指标的数据增长了2.63万亿元。
而央行的数据显示,2016年企业的新增贷款规模则同比减少了1.28万亿。
值得注意的是,宏观经济大势在下行,而贷款规模则在扩大。根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月10日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的预测,2016年中国GDP增速大约为6.7%左右,较2015年有所下跌。显然,宏观经济大势与企业的新增贷款规模减少相吻合。
“新增贷款增速与经济增速背离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信贷的增长,但是房地产信贷本身不产生GDP,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正在脱实向虚。”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数据还显示,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5.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但低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3%的增速目标,M1与M2的剪刀差持续缩小。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虽然从全年来看,企业部门贷款减少,但去年12月的企业中长期贷款却远超预期,结合M1-M2剪刀差缩小与固定投资回升的因素,验证中国经济L型的下半场已经从去年年底开始。
住房部门贷款占比最大
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新增贷款数据,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是推高今年贷款规模的主要因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统计,2016年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5.68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45%,较2015年增长2.63万亿元。但因为房地产信贷本身不产生GDP,这也引发了不少人士对经济脱实向虚的担忧。
“居民中长期贷款一般对应于购房及购车需求,以按揭贷款为主。”一位地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虽然第三季度购房需求最大,但在国家出台调控政策后,年末住房贷款需求有所降低,而企业贷款需求开始增加。”
曾刚认为,全年企业贷款下降除了结构调整、有效需求不足外,还因为2016年债务置换较多。“这大约形成4万亿的贷款净扣减,所以2016年的企业借款可能是被低估的。”曾刚说。
企业贷款12月新增近7000亿
如果只从2016年12月数据来看,新增贷款1.04万亿元,同比多增4466亿元,远超出市场预测。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6954亿元,为2010年以来第二高值,而新增住房贷款当月则有小幅回落。
“虽然从全年来看,企业贷款有所减少,但四季度的企业贷款则呈增长趋势。从(2016年)12月数据来看,在地方债替换较少的背景下,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6954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分析认为,“企业贷款在当月大幅度上升,可能与PPP项目的加速落地有关,也表明中国经济的动能在延续。”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M2同比增长11.3%,低于年初13%的增长目标。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M2增长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减少。
“虽然M2增速低于目标,但一季度央行进行了降准操作,二季度、三季度也加大了以MLF(“中期借贷便利”,央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为主的公开市场操作,所以全年的货币流动性较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2016年数据来看,2017年的M2增速目标可能定在12%,这也符合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原则。”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去年12月末M1同比增速回落至21.4%,M1、M2的剪刀差去年6个月持续缩小。
邓海清认为,M1、M2剪刀差的继续缩小,表明企业层面的流动性陷阱进一步减弱,与企业投资回暖相匹配。
也有多位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去年12月的信贷增量和货币供应情况都超出预期,表明经济的动能仍在持续,结合从2016年8月份开始的固定资产投资回升,表明企业有钱不投资的局面正发生变化。(编辑:李伊琳)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