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国际经济关系司司长刘健17日在亚洲金融论坛上表示,3年多来,“一带一路”取得了很多成果,超出预期。他建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来吸引长期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刘健指出,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4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有一大批重点项目,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老铁路等已经逐步落地。由中国参与建立的多双边合作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前不久亚投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第一批联合融资的项目开始实施,在科技领域交流也日益密切。
刘健强调,虽然“一带一路”成果显著,但要理解 “一带一路”是长期的发展战略,而不是短期内一蹴而就的事情。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有很多挑战,特别是跨国家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大、周期长、政治风险比较高,包括很多复杂的地方事务,像拆迁、环保、移民、搬迁等,所以项目的实施并不是很容易的,需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但这个战略发展方向是不变的,需要大家坚定信心采取积极的行动。
展望未来,刘健表示,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一是加强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强化战略共识,打造命运共同体;二是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三是深化金融合作,打造多层次的金融平台,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融资保障机制;四是推进民意相通,推进人民的交流共建,重视人民合作。
他还强调,长期稳定的融资安排非常重要。其实目前金融市场的资金很充裕,但是很多是短期资金,怎么能够吸引长期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等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很重要,各国要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来吸引这些长期资金的进入。
他还建议,欧洲有欧洲投资计划,欧洲投资计划就是由各国政府出资,欧洲投资银行再加上私人部门联合进行融资,目前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亚洲也可以探讨一个类似的机制,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