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及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获悉,两家机构刚刚联合研究完成并发布的《中国金融安全报告(2016)》认为,2001年以来我国金融安全总体可控,代表风险的金融稳健性指数多保持在80以上的较高水平,但自2011年以来遭遇恶化趋势,尤其是2015年出现大幅度下降,需要高度警惕。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介绍,该报告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视角,金融体系、经济运行、国际传染三个层次,以及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并主要以中国金融安全指数为核心,对我国金融安全进行评估,并对我国当前及未来金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金融安全指数降至2001年以来的最低值。对此,王擎认为,我国当前金融安全状态不容乐观甚至有迅速恶化的苗头,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模式变化带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以及长期刺激政策带来的高杠杆率与金融机构稳健性下降所致。
报告认为,金融机构稳健性的总体改善是我国金融安全可控的核心保障,但2012年以后我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稳健程度开始下降,尤其是2015年出现恶化苗头。
具体来说,从银行业安全程度的总体表现看,自2000年开始,我国银行业的安全状况表现出持续改善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阶段性的峰值,但是在此之后逐年下降。尽管2014年情况有所好转,但2015年评分分值再次大幅下降,甚至低于2008年的水平,显示银行业风险程度又出现上升苗头。
从证券业安全程度的总体表现看,我国证券业的安全指数在2008年达到阶段性的低谷,在此之后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相对高点后又继续恶化。2015年评分分值再次下降并处于历史最低水平,显示证券行业安全程度不断恶化。报告认为,银行业和证券业安全风险应当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和警惕。
从指数角度,报告显示,我国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传染及经济运行的安全指数均在2015年呈现下滑态势。报告认为,在当前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交织下行,加上其与房地产、人口周期及地方政府债务周期发生共振的情况下,需高度警惕诱发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可能。
而从金融自主权来说,报告认为,近年来我国金融自主权总体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与我国经济总体实力相比,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有所提高,但国际化程度仍不足;大宗商品定价权仍然较弱;国际金融话语权继续提升但与我国经济整体实力严重不称等。
报告还分析了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隐患,包括我国银行业机构风险开始累积,自2012年开始各项指标出现趋势性恶化,以及金融风险传染性不断增强,在适当场景下可能会加剧我国系统性风险的扩散。
同时,受美联储加息、国际地缘局势持续紧张、美国“再工业化”的推进等的影响,人民币造成贬值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中国资本的外逃是接下来可能诱发中国经济安全风险的一大隐患。
据悉,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2012年由西南财经大学牵头,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等发起成立,着力为国家金融安全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术前沿发展提供高水平研究成果。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唯一的国家级金融研究基地,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合作,致力于推动本学科的发展以及对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