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2.0%,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上年下降1.4%,但是12月份同比上涨5.5%。
分析人士称,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月度同比由降转升,2017年趋势平稳。
“二师兄”拉动CPI温和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3.8%,衣着上涨1.4%,居住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6%,医疗保健上涨3.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8%。
显然,食品烟酒价格和医疗保健上涨的幅度最大。数据也显示,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和鲜菜价格上涨最猛。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6.9%,鲜菜价格上涨11.7%。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这个数字反映了新常态下物价还是平稳的,没有明显的通胀或通缩。“因为宏观调控得力,经济结构得到了有效转换,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也在往高端走”。
胡迟说:“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是因为赶上了上行周期,前几年猪肉价格长期低迷,今年就比较高。鲜菜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一般是因为极端天气,比如说夏天天气太热或者干旱、洪灾,冬天则是天气太冷,这些都会影响物流,增加运输成本,或者影响蔬菜的供给。”
2012年至2013年,生猪养殖业大多处于保本微利时期,2014年和2015年则处于亏损严重期。2016年3月份以后,猪肉价格连续几个月上涨,并直逼2011年创下的19.6元/斤的历史高点。
而2016年夏季,南方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多地暴发特大洪水,农作物受损减产。
胡迟分析,医疗保健上涨幅度大主要是因为医改。“各地已经拉开了医改大幕,医疗服务的费用提高。另外,保健是奢侈的需求,价格越高,涨得也就越高。”
去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2%。那么,2017年会有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么?
胡迟认为可能性不大。他说,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符合国家大的经济增长态势,而且按照目前的政策来看,国家采用的都是结构性调控之类的温和的方法,不会用大规模刺激政策。
PPI月度同比由降转升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4%,自9月份起结束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后,同比涨幅不断扩大,12月份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1.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0%,12月份同比上涨6.3%,环比上涨1.9%。
胡迟分析,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在去年9月后同比涨幅不断扩大,反映了增长的项目带动了生产资料的需求,调节产能过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过剩的供给得到了消化。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在近年来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适度减少煤矿数量。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有色金属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快退出过剩产能,依法依规退出和处置过剩产能,引导不具备竞争力的产能转移退出。
随后,中国钢铁等行业协会和各地方政府纷纷表态,将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并有望超额完成。
至于反映企业经营压力的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在去年12月份同比上涨幅度较大,胡迟认为,这属于短期的波动,是正常的。
(原标题:“二师兄”拉动2016年CPI温和上涨 2017年物价预期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