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产融结合是经济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厂商、银行、物流、供应链、商贸、电商、互联网金融纷纷布局供应链金融,共同推动多样产融结合新模式、新技术。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近15万亿元。背靠巨量市场和强劲需求的供应链金融正形成“大而美”新兴产业。
供应链金融“井喷”
供应链金融是指围绕核心企业,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控制,通过应收账款质押或转让、货权质押等手段,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供应链金融,强调降低产业交易成本,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协调各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同时产生协同效应。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国际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年增长率约为30%至40%,2020年之前,供应链金融业务年增长率将不低于10%。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近15万亿元,存量市场空间惊人。
不得不说,供应链金融市场非常诱人。群星金融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姚猛指出,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成为多数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此外,随着当前银行业务体系,特别是贷款业务模式变化,银行内部也正萌发出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强劲动力。“蛋糕足够大,除非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完全消失,否则供应链金融将有足够市场容量。”姚猛指出。
此外,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基调下,供应链金融发展政策环境也相当“优渥”。2016年2月,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等。
事实上,已有多方力量锁定供应链金融。当前,海尔、格力、TCL、美的、联想、海航、新希望六和、富士康等行业大佬均开始抢滩供应链金融市场。如在海尔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海尔可为上下游提供信用担保,海尔将自己信用注入到整个产业链条,并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可控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创新第三方平台
除当前一些传统产业巨头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互联网+”浪潮下,创新供应链金融第三方平台等模式兴起并快速发展。
以群星金融为例,近期正在大力推广“虚拟财务公司”就是典型利用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服务的创新产品。资料显示,“虚拟财务公司”是一款专注于为核心企业打造基于云服务平台的产品,旨在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产业链金融一体化服务。可以为核心企业在较短周期内开展传统财务公司涉足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以核心企业出发带动产业链发展,从资本端高效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
据姚猛介绍,通过“虚拟财务公司”产品,借用核心企业良好信用,上游供应商可开展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获得融资利差,提前付款还可获得提前结算投资收益,还可获取银行结算账户存款补贴。供应商发货后便可收款,无资金压力,确保稳定供货。“这一创新模式,供应商可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融资成本、改善经营连续性,特别是降低金融成本方面,利用‘虚拟财务公司’可为企业节省一大半融资成本。核心企业借助平台,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稳定性、获得融资利差收益、提前支付贷款获得收益,核心企业同样受益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己任的群星金融而言,公司供应链金融技术、模式创新,最终将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姚猛表示。
(原标题:模式技术创新不断 供应链金融“大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