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
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在2016年确实释放了一些,但是这个释放过程还没有完成,将延续到2017年。
2016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CPI)的涨幅维持了基本稳定。从2月到12月,累计同比的居民消费价格一直维持在2.0或者略高的水平。虽然比前一年的水平高出了0.6个百分点,但仍然处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但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却明显地单边上涨。从1月到12月,这一指数从-5.9%一路上涨到5.5%,涨幅超过10个百分点。累计同比也从1月份的-5.3%一路上涨到12月的-1.4%。上涨趋势非常显著。
PPI是CPI的先导指标。这一时期PPI的变化趋势就是一个生产周期之后CPI的变化趋势。如果这一规律现在仍然成立的话,我们在2017年一定会看到CPI出现比较大幅度的成本推动式的上涨,超过3%是大概率事件。
一旦CPI超过3%,货币政策将面临比较大的紧缩压力。紧缩压力一旦出现,中央银行将左右为难。如果中央银行采取反通胀的措施,例如提高利率,那么不少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考验。这些产品的可持续性是建立在比较低的再融资利率之上。一旦资金变得不再充裕,或者不再便宜,这些产品的不可持续性将曝光。
如果中央银行没有提高利率,而是选择收缩货币供应量,那么市场利率也会上涨,如同提高利率一样。
2016年1月份,我在《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说“2016年是金融风险释放年”。当时我预言:商业银行的一些已经发生的损失在2015年的银行报表上没有充分反映出来,显现过程将延续到2016年甚至更远。
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在2016年确实释放了一些,但是这个释放过程还没有完成,将延续到2017年。
如果紧缩货币,有些金融风险有可能加速释放。以居民部门为例。2016年,不少家庭通过房屋按揭贷款加了杠杆,用工资收入还款。如果利率提高,还款金额增加,工资却不提高的话,住房按揭贷款的违约率可能提高。利率提高越多,违约率提升也越大。如果违约率超过某个临界点,可能引发其他风险。
如果中央银行不紧缩货币,坐视CPI上涨而不管,是否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当然不是。如果坐视CPI上涨而不管,虽然可以按住“按揭贷款违约率”这个葫芦,但是“资产泡沫”这个瓢一定会浮起来。这个过程可能会重复“炒作一定会过火,疯狂之后一定会暴跌”的故事。
总之,2017年里CPI上涨这个大概率事件将压缩货币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间,央行将在是否加息的问题上左右为难。如果得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那么我斗胆猜测:按下“资产泡沫”这个瓢,比按住“按揭贷款违约率”这个葫芦更重要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