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节旅游渐成时尚)
除了走亲访友、各种“吃吃吃”之外,旅游正逐渐成为春节重要的消费方式。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预测称,2017年春节长假期间旅游市场将接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3.6%,将呈现出游火爆、产品供给丰富的特征。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对全国60个样本城市开展的《中国大陆居民出游意愿调查》显示,一季度居民出游意愿为82%,接近半数居民选择春节期间出游。
尤其在这几年,不少出境游主要目的地国家的相关签证简化,美国、加拿大等给予中国游客多次往返的十年签也陆续落实、邮轮旅游等新兴出游方式兴起,以往有所压抑的旅游消费需求立即“井喷”。
中国游客庞大的数量基础,加之“买买买”的热情,很快,中国游客变成不少旅游目的地的“主力军”,很多海外酒店、机场和景区都开设中文指引或相关服务,甚至原本不配备“六小件”的欧美地区酒店如今有不少都慢慢为中国游客准备洗漱用品、烧水壶等。
然而,大量游客的集中释放在给各大景区、酒店带来生意的同时也给业者们的经营带来不小压力。
在与一些旅游业者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很多业者对黄金周是“既爱又恨”,“爱”的当然是旺季业绩,但“恨”的是游客多则投诉和纠纷也多。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一旦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任何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被网络、朋友圈等广泛流传,这对业者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几年在旅游高峰期发生的纠纷事件不在少数。
其实对旅游从业者而言,他们并不希望游客们都挤在黄金周出游,这会导致黄金周内不堪重负,而被“透支旅游”后的数月却成为淡季,这种明显的落差会让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从游客角度而言,大家都挤在黄金周出游,会使得交通拥堵、游玩体验感变差,有时候拍照都搞不清楚主体是谁。黄金周的旅游费用要比平日贵太多,有些热门路线甚至价格翻倍。
或许越来越多的游客也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于是大家正在尽量“错峰游”,从出游时间看,目前的确有一部分游客的出行时间向黄金周的节前、节后扩展的趋势显现。为避开春节旅游价格和人潮“双高峰”,今年,利用年假调休在春节节前及假期后半段出发的人数相比往年增加,“错峰”出游成为趋势。
尽管如此,我们会发现游客们“错峰”的时间点依然集中在黄金周前后,并没有分摊到全年其他时间段,这依然很难平衡全年的旅游淡旺季。
归根结底,还是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
游客们之所以大量选择黄金周出游,至多在长假前后略作调整,其实还是缺乏假期所致。很多游客反映,虽然单位都有带薪休假制度,可是有时候因工作繁忙而难以真正落实,甚至即便是在休假期间都难以放下工作。而且最具有消费力的年龄段的员工带薪休假天数大多在5~10天,相比欧美地区普通员工一年有约3周至1个月的带薪休假时间要短很多。这就导致大家依然只能主要依靠黄金周来满足长线尤其是出境旅游的需求。
对于酒店、景区等旅游业者而言,这几年新开发的旅游项目和酒店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发激烈,酒店业的整体入住率持续下滑。业者不能一年就靠几个黄金周做短期业绩拉升,而在平日时间段却门庭冷落,这对人力物力都是一种浪费。
不过,随着90后逐渐成为旅游消费主力,旅游淡旺季的平衡问题有望逐步改善。
90后是与众不同的一代,他们不喜欢一窝蜂,他们要有自己的空间和体验感,他们并不太愿意参加千篇一律的旅游大团,他们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这就意味着,举着类似的旅行社小旗、走着同样路线的黄金周旅游团大队伍会在90后游客中的接受度越来越低。他们中的自主创业者会越来越多,他们对于假期的掌控力相对较强。“努力工作、努力玩耍”是他们的信条之一,因此这些消费“生力军”有望在未来改变黄金周旅游的拥挤状态,适当平衡淡旺季,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