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道观门口,我问道姑打扮者,可有介绍天宝宫的书出售,她说,没有,石碑上都记着呢。
观看近一个小时后,装了一肚子疑问,想要买一本书逐个释放一下,可是没有一本书,石碑上字体斑驳,估计也没几个人能看懂。真武殿门口,两个道士打扮者互相讨论着饺子馅、包饺子、煮饺子的问题,侧殿出来的两位信女追着一个道姑,让她多为自己祷告一下,“这又不是旁谁”。道观内一片宗教和世俗交织之景,供奉的有包拯、药王、二郎神等,跪拜着秦桧夫妇。左侧空地上种着蔬菜,主房旁边加盖了一些低矮住房,估计是道观人员的住处。此处神职人员言谈举止,接满地气。
丝毫看不出数百年前,这里也曾有过繁荣景象。史料记载,此地始建于1240年,刚兴建时叫天宝观,元世祖之元六年(1269年),皇帝下旨“易观为宫”。南宋时,道教形成三个新派别“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九祖凝神冲妙元应真人张清志从华山来到天宝宫后,这里成为全国真大道祖庭,真大道教第九祖、第十祖弘法布道的场所。后元朝灭亡,真大道逐步并入全真道。天宝宫经历多次修缮,一直到民国、新中国成立之后,还有捐资修缮的记录,主殿前立着的两排石碑,内容也多涉及修缮。
真武殿前放着两排石碑,碑由神龟驮着,不少已残缺,有的文字工整,有些拙朴,《创建碑》和八思巴字同汉字合刻的《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碑》算是其中精品,真武殿石柱上石刻古朴传神,很有特色。有不少侧殿,听游客说曾经做过学校校舍,这也算是中国发展的一个活化石。
天宝宫位于河南许昌县、长葛、禹州交界之处,我的老家河南许昌,位于中原腹地,没有洛阳、开封出名,可也是汉魏故都,过年回老家,想把这些古迹都转转,了解下故乡文化,天宝宫是许昌古迹中重要一个。现存大殿5座,其他殿宇4座,以明、清建筑为主,游完天宝宫,为故乡有这样的历史古迹自豪,但同时也觉得有所不满,此地游客并不多,香火也不旺,创收项目还停留在捐助阶段,没有纪念品,没有文化发掘,也没有像样的一本书对外介绍。
在游览许昌几个古迹之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比如禅让台,是汉献帝让出皇帝的地方,也是历史上少有的权力和平交接,但是现在只剩下一个大土堆,毫不起眼地堆在公路一侧,夹在几处民房之外;射鹿台,发生过著名的三国故事,也没有什么留下,村民盖房子就从中取土。三国鼎立,魏国最盛,许昌乃是魏国国都,大多数三国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许都旧址在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附近,只有毓秀台留下,为汉献帝祭天之所,现在其貌不扬。问村民,史书记载的汉魏故城在哪里,村民指着地下说,这下面再挖7米。意为已被黄土所埋。在张潘老乡政府院内,有一座愍帝陵,是汉献帝的衣冠冢,村民张开手臂称原来面积颇大,现在只剩下一个土台。
许昌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崛起不少各行业优秀企业,百姓日渐富裕,但是旅游文化产业没有同步跟上。许昌也意图打造三国文化,市区打造有曹丞相府,还希望打造三国文化园,打造人造景观积极,对历史挖掘欠缺。许昌三国遗迹星罗棋布,但本地人很少有这种感觉,读三国很少觉得故事就发生在家门口。
许昌走出众多历史名人,人杰地灵,但很少去整理和推广,没有形成旅游文化和产业,要反复询问才能找到目的地。春节期间本地人驾车出游,却不知道文化古迹名人就在身边。
(原标题:汉魏故都古迹寥落 旅游资源有待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