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唐山市正式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据了解,唐山市自2018年取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紧紧围绕“具有唐山特色、中部地区示范、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目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市县联动、整体推进、创新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城乡设施提档升级。市级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大剧院规模品质全省领先,示范作用日益凸显;建成城市书房13座。实现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覆盖;10个公共图书馆和8个文化馆实施新建或改扩建,县级两馆平均建筑面积均将达到6000平方米以上。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实现全覆盖。
改革任务率先落地。市县两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或服务目录全部出台落地;市级文图博美四馆全部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1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建成总分馆制,乡街覆盖率100%。
文化供给赋能增效。打响评剧艺术节、滦河文化节、中国工业旅发大会等大型活动品牌。建立政府购买机制,以3P模式将市大剧院、科技馆和青少年宫委托知名专业公司运营,提供国内一流服务。每年采购演出和电影放映2000场以上。扶植繁荣原创作品,培育了《相期吾少年》等一批舞台精品和《圆梦》等一批群众文艺精品活跃惠民舞台。
数字化服务聚力提升。投入资金600余万元,集中破解数字化服务短板。整合资源、统筹打造唐山公共文化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以唐山文物、唐山非遗、唐山旅游等8大主题为核心,构建了唐山特色文旅数字资源展示、研究平台。实现四级文化设施WIFI全覆盖,市县图书馆文化馆网站健全,微信公众号矩阵汇聚,与唐山公共文化旅游平台互通互联,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充分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机构坚持提供无障碍设施和预约、帮扶一对一服务,在福利院、截瘫疗养院、康复中心、聋哑学校设置服务点,常年开展图书、演出、电影“七进”活动。切实将159万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新市民俱乐部”。承办了“2019年京津冀残疾人文化交流活动”。(记者刘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