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记者从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紧扣“六项民生实事”“八大行动”“七项改革”,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一批事关低收入人群和“一老一小”等群体的惠民举措落地。
低保平均标准每人每月803元,同比增长4.2%
省民政厅厅长吕德明介绍,上半年全省民政系统主要围绕推进省政府六项民生实事推进各项保障。目前,11个设区市已经完成低保、特困供养标准提标。预计全面调整后,全省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将达到每人每月803元,同比增长4.2%。省定城镇和农村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已按要求完成提标任务,今年以来已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30.09亿元,共惠及132万人,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截至7月底,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完成入户评估21493户,正在推进实地施工。1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改造提升项目已开工86家,完成改造33家。100个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和30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全部开工。100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改扩建项目已开工90个。全省共办理结婚登记“跨省通办”1212对,省内跨区域婚姻登记8702对。全省建有121个婚姻家庭辅导室。
接下来,民政部门将采取“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责任化”落实的方法,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新添家庭照护床位7000余张、护理床位9000余张
上半年,全省新设置家庭照护床位7000余张,新增护理型床位9000余张,累计为300万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建成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18家。困境儿童主动发现机制在全省全面推广,63.5万名困境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全省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的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623元和1980元。
下半年,适老化改造将坚持“一户一案一档”,不搞“一刀切”,确保改造工程真正呼应老年人实际需求,真正提升老年人获得感、满意度。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要突出标准化,提升农村特困人员集中照护能力,拓展居家上门、社会托养、技能培训等功能,发挥农村养老服务的阵地支撑作用。省级儿童“关爱之家”示范项目将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确保11月底前全面完工。
福利机构封闭管理,万名护理员1个月未换班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民政系统从严从紧、争分夺秒抓好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16万多名在院老人和5万多名在院养老服务人员“零感染”。全省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自7月21日起实施封闭管理,其他各类民政服务机构也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南京和扬州养老机构内,有1万多名养老机构护理、医疗和管理人员封闭管理,1个月未换班。
为扎牢社区安全网,全省动员16.43万名社区工作者直接参与社区防控,大批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自觉参与,夜以继日坚守基层防线,并为居家健康监测等有需要的群众提供细致服务。南京市民政局牵头负责社区防控,排查核实33.13万名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并做好生活服务保障。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疫情期间得到保障。一个多月里,全省民政部门巡访排查困难群众87.67万人次,因疫情开展临时救助1.8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13.71万元,对5.5万人(户)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生活补助1699.88万元。扬州市民政局还担负起滞留外地人员服务保障工作,累计安置433人,保障食品供应2751人次,发放爱心礼包361个。
社会组织新增岗位1.4万个,全面推开社工站建设
今年以来,全省新增注册登记社会组织2037家,新提供就业岗位1.4万个。各级民政部门引导853家行业协会商会减免会费、服务性收费约1.3亿元,惠及企业4.7万家。全省已落实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463家社会组织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全省已有4951家与原业务主管单位脱钩,脱钩率99.9%。全省新增5A级社会组织70家、4A级社会组织130家、3A级社会组织423家。全省累计依法曝光147家非法社会组织。
从今年开始,全省大力推进乡镇(街道)设立社工站,充实基层力量,确保一线民生服务有人干。目前,各地共建成社工站247个,已覆盖19.8%的乡镇(街道)。
为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各级民政部门将针对农村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相对薄弱的实际状况,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发展短板,打造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的乡村民政服务体系,让城乡居民共享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