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表示,目前来看,很大程度上违约已被定价。不过,尽管「俄债违约」的短期风险可能不大,但中长期风险值得警惕。
3月16日,价值约1.17亿美元的俄债将面临到期。不过,投资者似乎并未对「俄债违约风险」感到过度恐慌。
在周一的一份报告中,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新兴市场经济学家William Jackson表示:
「虽然违约具有象征意义,但似乎不太可能对俄罗斯或其他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谈及俄债违约,可能会激起人们对过去动荡岁月的回忆。1998年8月,俄罗斯使卢布贬值、冻结281亿卢布(135亿美元)的国债,进而诱发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场旗靡辙乱的溃败。这一事件中,最令市场难以忘怀的便是LTCM的陨落。
彼时,采用收敛套利(convergence arbitrage)的LTCM,买入的债券价格大幅下降,卖出的债券价格急剧增长,投资组合中两种产品的差价急剧增大。同时,加上公司的财务处于高杠杆状态,多方合力使得这家名噪一时的对冲基金沦无奈淹没在历史的车轮之下。
短期风险可能不大,中长期风险值得警惕
2月以来,在欧美各国对俄发动多轮制裁并动用「剔除Swift」这一「金融核武器」后,多家金融机构纷纷警告「俄债危机」卷土重来的风险。
华尔街见闻提及,上周,惠誉称俄罗斯债券违约「即将发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Kristalina Georgieva也认为,俄罗斯主权债务违约已经不再是「不可能事件」。同时,上周俄罗斯政府打算禁止以除卢布之外的任何方式支付外债的法令也使得不少分析师担心俄债出现「技术性违约」的风险。
不过,对于本次俄债违约造成的后果,Georgieva表示,尽管俄罗斯银行业1200亿美元的外资风险敞口不容忽视,但这「绝对没有系统相关性」。
与Georgieva类似,William Jackson也持有相近的看法。从价格上看,他认为,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违约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计入价格」,并指出俄罗斯主权美元债券的交易价格已经跌至20美分左右;对于俄罗斯而言,「违约」带来的最大潜在影响可能是会被全球资本市场拒之门外,至少在较长时期内将面临更高的借贷成本。
图源:路孚特、凯投宏观
从规模上看,他认为,违约规模可能也不足以在全球市场刮起风暴:
「即使政府停止向外国投资者支付其持有的所有主权债务,总计月700亿美元的规模也不超过阿根廷政府在2020年债违约的规模,更别提在全球市场引发震动了。(值得一提的是,彼时阿根廷国债价格跌幅并没有如此剧烈。)」
不过, Jackson还指出,尽管短期风险可能不大,但中长期风险值得警惕。
首先,若俄债违约,一些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具有系统重要性地位的金融机构可能「暴雷」,导致金融风暴席卷整个金融体系。
其次,主权违约可能是俄罗斯企业债违约的前奏。他警告称,这些企业的外债规模远远大于政府外债规模。他表示:
「自制裁力度增大以来,俄罗斯企业似乎一直在继续清偿债务。但随着贸易中断、制裁可能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风险,(俄罗斯)企业违约的可能性正在上升。」
图源:凯投宏观
编辑/iri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