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综合自智通财经、华尔街见闻
3月18日(本周五),美国市场即将迎来本年度的第一个「四巫日」,市场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据统计,本次将有3.3万亿美元期权衍生品到期。
这次期权到期不仅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周三公布利率决定之后,而且也处于复杂的地缘政治局势之中。
总体而言,标普约30%的未平仓合约将在3月18日这一天到期。机构表示,即将到来的3月季度期权可能比最近几个季度的期权更重要,因为该季度的未平仓头寸比最近几个季度多。
相关阅读:本周除了美联储还有一件大事:3.3万亿美元期权周五到期
那么何谓「四巫日」?
「四巫日」是美股每季度一次的金融衍生品到期日,分别发生在每年三、六、九、十二月的第三个星期五。
当日,股指期货、股指期权、个股期货与个股期权同时到期。 当日最后一个交易小时为四巫小时(Quadruple Witching Hour),即纽约时间下午三至四点。在到期时段内,交易量急剧增加,市场波动幅度加剧。
在「四巫日」的最后交易时段内,投资者急于平仓,导致交易量大幅增加。因此,「四巫日」通常伴随股票和衍生品价格的大幅波动。
「四巫日」对股市的影响在当天开盘和收盘的时段最为明显,这也是通常期货和期权到期的时段。投资者在该时段内买卖股票,以履行期货期权持有人的义务。但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四巫日」的影响微乎其微。
通常来说,一年的最后几天交易日会出现一些剧烈的波动,大型基金管理公司会进行各种仓位的调整。而在四巫日这一天,显著特点是交易量明显放大,尤其是在盘初以及四巫小时这两个时段,因为交易员要在期权和期货合约到期前结清头寸。随后,这些头寸通常会在晚些时候到期的合约中重新开放。
除了与交易合同抵消相关的交易量显著增加之外,最后一小时的交易也可能导致价格效率低下,从而带来套利机会。因此,市场充斥着一些对错失良机的焦虑、担忧、以及投机性交易的强烈欲望。许多套利者都会在这一时段不断寻找合适的买卖机会,以期获得颇为丰厚的收益。
「四巫」概述
四巫指股票期权合约、股指期权、个股期货、股指期货四类商品。
1、股票期权合约
期权是一种衍生品,其价值主要与标的证券(正股)的价值相关。期权合约给予了买入方一个在特定日期(到期日)或之前,以一个预设的价格(执行价)完成标的证券交易的机会。
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种。投资者买入看涨期权时,如果期权在到期日的价格高于执行价,投资者可以行权或转换为股票,从中套现获利。而当投资者买入看跌期权时,只要股票价格低于到期日的执行价,投资者即可从股票价格下跌中获利。
期权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到期,购买或出售期权均需要提前支付相关费用或溢价。
2、股指期权
股指期权与股票期权合约类似,但标的不是购买单一证券,而是指数(如标普500指数)。期权赋予投资者交易权利,而非义务。在到期日,指数价格或价值高于或低于期权的执行价决定了交易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指数期权不提供个股的所有权,交易以现金结算,到期日当日,期权价格与执行价的差额决定损益。
3、个股期货
期货合约是在指定的未来日期以确定的价格买卖资产的合法协议。期货合约是标准化的,有固定的数量和到期日。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所进行,期货合同的买方有义务在到期时购买标的资产,而卖方则有义务在到期时出售标的资产。
个股期货是指在合约到期时交割相关股票的义务,每份期货合同代表100股正股股票。然而,股票期货的持有者无法收到股息,因为股息是公司支付给股东的。
4、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与个股期货类似,但买卖的标的不是单一个股,而是指数。合约到期时,现有头寸将被抵消,损益现金将进入投资者的账户。
投资者利用股指期货来押注某个指数的走向,如果他们认为该指数将上涨,可以选择买入;如果他们认为市场将下跌,可选择卖出。指数期货也可以用来对冲股票投资组合,这样投资组合经理就不必在市场下跌时出售投资组合。
市场影响几何?
前文提到,四巫日当天,市场交易量将显著放大,主要原因之一是期权和期货合约会自动与抵消交易结算。
以期权为例,价内期权将会在到期日自动结算。其结果是,这些交易完成的数量将大幅增加。
此外,在四巫日期间,涉及大宗合约的交易可能造成价格波动,这将为套利者提供从暂时的价格扭曲中获利的机会。套利可以迅速扩大交易量,尤其是当交易量很大且多次重复的时候。
有媒体表示,在经历了「四巫日」的后一周,标普500等指数可能会下跌,原因是近期对股市的需求已经消耗殆尽。不过,尽管四巫日成交量整体上升,但不一定会对股市造成剧烈波动。
如下图所示,通过对2019年以来四巫日当日以及前后两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和涨跌幅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四巫日当日成交量均出现显著放大且多数收跌。
总结来看,四巫日对市场的积极影响是套利交易带来获利机会,交易活动即成交量增加可能导致市场上涨。
而消极的一方面是历史表明盈利能力不会提高,市场收益通常不大,波动带来收益,但亏损也同样明显。
因此,投资者不能仅仅通过历史数据表现来预测大盘后市的走向,同时还需要结合市场消息加以判断。
编辑/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