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港股基建板块走强,截至发稿,中国中铁涨超6%,中国中冶、中国铁建和中国交通建设均涨超4%。
消息面上,4月6日的国常会上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泰证券指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基建发力稳增长的政策预期明显上升。从「补短板」的角度看,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存量水平如何,和发达国家存在哪些差距,可能是影响未来旧基建增长空间的关键。
我国基建存量和新增投资「双第一」。2019年,我国公共资本存量(不变价)高达30.19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一,当年公共投资规模(不变价)为31240亿美元,同样位列世界第一。即使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从人均角度看,基建水平同样排名靠前。2019年人均公共资本存量和人均公共投资分别排名全球第37位和第13位。
我国目前基建发展明显超前。一般而言,人均公共资本存量与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均呈显著正相关。从样本数据拟合结果看,我国目前人均公共资本存量明显高于拟合值,意味着基建发展水平超前于其他经济社会指标。对比美、日、新等三个典型发达国家,在公共资本存量相近时期,我国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化率都属于最低水平,同样表明我国当前人均公共资本存量规模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匹配。
我国当前公共投资水平(每年新增基建投资规模)偏高。对比美、日、新等三个典型发达国家,在公共资本存量相近时期,我国公共投资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均处于较高水平。这也从侧面表明我国基建投资持续高增长可能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存在减速降档的必要。
由于基础设施包含多个领域,我们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四个方面,将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按照总量、密度(与国土面积比值)、人均水平等三个维度进一步对比分析。从结构层面看,个别领域存在明显短板。
交通运输:人均规模偏低。截至202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为14.63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二,但铁路密度和人均铁路里程与主要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我国铁路货运密度和客运密度分别位列世界第二和第四;公路总里程达501.25万公里,达世界第三,但我国公路总里程密度和人均里程仅高于个别样本国家,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17年中国货柜码头吞吐量(245百万TEU)达世界第一,人均水平也与主要发达国家一致;2020年航空货运量排名世界第二,客运量排名世界第一,但人均水平均低于主要发达国家。
能源:管道运输能力有待提高。2021年中国油气管道总里程累计约为16.5万公里,排名世界第三,但人均里程和管道里程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管道运输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因为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因此对油气管道依赖度相对较低;2018年中国发电量达7111.8TWh,占世界总量的26.7%,中国人均耗电量为3905千瓦时,仅为第一名加拿大的四分之一,不过我国在电力基础设施服务效率方面表现较好。
通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中国每百万人仅拥有948台安全互联网服务器,在样本国家中仅高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相当于第一名丹麦的0.3%;中国每百人仅有65人使用互联网,而丹麦、加拿大和韩国等国个人互联网使用率高达95%以上。不过,我国移动端通信条件较好,移动蜂窝网络覆盖率高于世界均值10个百分点。
水利:供水可靠性和安全性偏低。2018年,我国供水稳定性评分为64.9分,仅位列全球第68位;接触不安全饮用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全球位居第74位。
风险提示:国际口径的相关基建指标和国内相关统计存在数据分歧;不同国情下,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编辑/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