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表示,重点看好生物医药板块的触底反弹机会,建议关注围绕国产自主化、国际化、高端制造、普惠医疗等优势赛道布局的优秀企业。至暗将过,拥抱不确定性下的确定性。
医改方向逐步明晰,有望估值体系重塑
过去两年,疫情在医药行业的方方面面留下了诸多烙印。比如,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在经历2021年依靠抗疫品种打开全球市场带来的冲高后,2022年增速有所回落;医疗新基建由查漏补缺,到三级医院大扩建,再到全面建设;医保结存率从之前的逐渐吃紧,到近几年的持续余额攀升等,疫情以及这几年的医药政策变革已经重塑了目前的医药产业格局,也为后续的改革走向奠定了基础。
我们认为,医改政策在受到疫情阶段性扰动后,后疫情时代中将逐步明晰,如集采、DRGS、医疗新基建等。新一轮改革方向的明确,有望重塑医药行业估值体系。
(相关资料图)
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空间广阔,强化内循环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
生物医药的上游供应链作为研发及生产的"卖水人",受益于中国科研经费,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投入的持续增长,市场持续扩容;此外,我们预计此次贴息贷款将进一步推动科研投入的增长。同时,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问题在新冠疫情催化下进一步凸显,叠加集采和医保谈判等政策带来的潜在成本压力,国产企业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CXO:创新研发的卖水者,新兴技术需求将驱动行业中长期高速增长
充分享受研发创新红利,CRO/CDMO等医药外包服务行业景气度料将持续上升。国内CXO企业深度嵌入全新医药研发创新供应链,被制裁风险较小,市场无需过度担心。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维持高位,在新技术需求爆发式增长的驱动下,CDMO行业的远期外包率和龙头市占率天花板也有望随之提升。
医疗设备:医疗新基建持续加码,医院建设速度达到新高潮,带动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医疗设备年新增需求在4000-5000亿元,同比增速可达13%。但受疫情影响,医院诊疗量承压,医院自有资金紧张,设备需求受到抑制。为保障我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国家给予医疗系统政策支持,如设备更新改造贴息贷款政策(该政策将在正文中详细阐述)。我们预计贴息贷款额度在2000-3000亿元,将足以弥补医院因诊疗量承压带来的现金流缺失,并且有一定净增量。预计此举将在22Q4为下游企业带来现金流改善,订单数量将在23Q1得到利好反馈。
高值耗材、IVD:集采政策框架重塑,催化估值重估
高值耗材和IVD产品是非同质化的,渠道具有服务价值,所以一定程度上尊重已有格局是医保、医院、企业、患者各方再平衡后的最佳选择。最新的集采政策相比于最早期版本更加精细,引入保底机制使得中标确定性显著增强,整体方案明显成熟化。企业竞争逻辑从零和博弈,变得温和。从DCF角度考虑,单品种生命周期延长,估值有望重回PEG。
疫苗:品种为王,国产替代加速,多款重磅在研即将进入收获期
1)疫苗行业是医药行业的一个细分子赛道,其竞争门槛高,产品审批严格,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新冠疫情催化及大众健康意识觉醒,其未来业绩确定性较强;
2)随着《疫苗管理法》落地,行业监管政策进一步完善、疫苗研发和生产制备技术进步以及居民对疫苗需求的提升,疫苗行业预计将会持续快速增长;
3)多款重磅疫苗国产替代加速,在研产品即将进入收获期,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4)新冠呈现泛流感化发展,现有疫苗对Omicron保护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疫苗「升级换代」成为新冠防控下半场核心需求。
中药:千亿配方颗粒,新起点腾飞在即。
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后,销售渠道预计将从试点期的2000多家中医院扩展到百万家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市场空间数倍扩容。配方颗粒纳入中药饮片管理,价格可加成不超过25%,同时纳入医保支付进一步推动空间扩容。配方颗粒全国集采尚有时间窗口,且预计价格降幅类似中成药,较为缓和。近年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中药长期发展向好。同时中医药具有消费品和保健品属性,在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下具有长期增长逻辑。
液体活检:中国尚处起步阶段,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带动下游产业蓬勃发展
液体活检属于NGS产业链中游,技术门槛较高,政策端不断支持行业发展。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精准肿瘤学的发展,中国液体活检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催生一批百亿乃至千亿市值的龙头企业。测序成本呈现超摩尔定律的下降,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在2009年降低至10万美元左右,在2015年降低至1,000美元左右,2021年已经降至500美元左右。测序成本的下降推动基因测序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宽,带动下游产业蓬勃发展。
创新药:行业政策释放利好,优质品种崭露头角
目前药品板块估值有所回落,长期基本面坚定看好。从政策端看,国家医保简易续约政策利好创新药行业发展,国产创新药获批后有望快速进入医保实现以价换量,药品集采环境趋向温和,集采带来的市场冲击已经逐步消化;从需求端看,中国医疗需求在人口加速老龄化进程中将大幅扩张,创新药巨大需求有望逐步释放。国内药企创新药研发管线快速扩充,创新转型成果正在逐步落地,终端用药进口替代加速,源头创新和突出疗效依然是创新药赛道的核心竞争力。中长期来看,国产创新药的出海逻辑依然坚挺,优质资产有望充分凸显国际化潜能。
医疗服务与消费:政策利好逐步释放,长期发展空间显著
我国医疗服务政策鼓励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同时加码对社会办医的支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步入深水区,长期提质增效趋势明确,叠加手术用耗材集采叠加DRG/DIP政策预期落地,民营医疗迎来发展良机。另一方面,消费医疗恢复性需求值得期待,建议关注高弹性细分赛道:1)消费升级拉动需求,行业表现或迎反弹;2)种植牙服务指导价落地,消费型医疗服务将继续焕发生机;3)慢性病发病率提升,消费型医疗器械值得关注。
血制品:集采降价温和,新冠疫情下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
短期来看,随着广东集采落地,整体价格降幅温和符合预期,政策不确定性因素消除下,板块估值有望持续修复。中长期来看,血液制品源自血浆属稀缺资源,刚性需求下行业潜在空间有待开发,我们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有望加速国内浆站建设,并且考虑到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血液制品进口供给收缩,给国产替代和海外出口创造了历史机遇,国内血制品企业稳健增长确定性强。
医药零售:渠道价值进一步凸显,成长性持续兑现
药店零售端渠道价值在集采扩面等政策推进下重要性日益显现。此外,疫情催化互联网+政策密集出台,医保线上支付助力处方外流加速,连锁龙头新零售业务增量可期。同时,行业规范性政策正在持续推进,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进而推动龙头规模优势不断体现,业绩增长持续兑现。
医美:需求将逐渐释放,看好业绩恢复弹性
目前我国医美行业主要消费群体为中高收入人群,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板块消费升级属性显著。伴随2022Q3进入消费旺季,需求有望在消费力反弹、防疫精准化趋势下延迟释放。综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覆盖医药全产业链,2022年工业板块随集采影响释放有望维持稳健增长,国内外医美板块大幅发力,有望贡献业绩弹性的老牌医药龙头。
风险因素:
控费政策超预期风险,新药临床试验失败风险,个股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编辑/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