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先往坏处想,对风险的预期会带来危机感,时刻警惕和从暂时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投资跟人生可能经历的任何事情一样,都会有成有败,投资之前思考:如果失败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做好最坏的打算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在合理预期中理解波动是风险的表现形式,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提高长期胜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往坏处想是悲观吗
往坏处想未必是一种消极情绪,日常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做决定前,会先预想到可能出现最坏的结果,在可承受或应对的前提下再去做出相应决定。心理学角度讲这可能是一种对情绪的自我保护机制,避免出现不可承受的后果导致崩溃。
我愿称之为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即对当下的情景预设是悲观的、不可控的,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行动对长期来看是积极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疫情封闭的时候,简单的乐观主义可能认为这个月就会解封,过了这个月又认为下个月就会解封,现实却是在一次次不可预知的推迟中反复失望,只能着眼于当下的变化调整预期。而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在假设最近半年都不会解封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就是放平心态,储备长期物资,相信做好准备疫情总有一天会过去。
对风险视而不见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提到:「乐观主义是投资者的敌人。」
大部分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所能看到的就是正向收益数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年化能到多少?」但很少有人问到负面情况,风险会有多大?
投资者开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风险测评,如果把这道必经的程序当作形式或者走过场就已经是忽视风险的第一步。想要获取理想的高收益,更本质的问题是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风险。
股市中最不幸的事就是新手遇到牛市。带来的后果是对市场的风险视而不见,缺少敬畏,那么早晚会补上这堂课。
还有一种情况是,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过于乐观,认为自己能承受30%的回撤(其实做选择时注重的是能带来超过30%的收益),但在回撤超过10%时就已经感到痛心,认为产品表现不达预期。这也是对风险的轻视。
建立合理预期
有投资者对投顾提出这样的要求:「能不能帮我选一只年化收益20%左右,回撤不超20%的」,那我们来看看,以长期相对比较赚钱的权益资产为例,A股产品中有没有这样的选手:
结果显示,过去十年满足以上条件的基金几乎没有。
单从年化来看,成立10年以上的公募股票型基金收益区间在5%-15%的占大多数,是投资者最合理的预期范围。与此对应的最大回撤区间在40-50%左右。
如果觉得10年太长,我们再把周期缩短至最近五年:
满足年化20%、回撤不超20%的也几乎没有。投资股票基金5年以上,投资者应有的预期年化收益区间集中在5%-10%,与此同时需要忍受的风险区间(以最大回撤为例)在30%-40%。这与近几年经济环境及市场结构发生的变化息息相关,也提醒我们要根据社会动态调整自己的合理预期。
凡事先往坏处想,对风险的预期会带来危机感,时刻警惕和从暂时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投资跟人生可能经历的任何事情一样,都会有成有败,投资之前思考:如果失败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做好最坏的打算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在合理预期中理解波动是风险的表现形式,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提高长期胜率。
编辑/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