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电力板块集体走强,风电、绿电等概念全线暴拉。
(资料图)
截止发稿,A股金山股份、银星能源、晶科科技涨停,太阳能涨超9%,广宇发展涨超8%。
港股电力股也在圣诞节后首个交易日迎来大爆发,其中中国电力涨超17%,华润电力飙涨超16%,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涨超15%,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涨超14%,大唐发电涨超11%。
港A领涨板块
其中,中国电力领涨港股电力板块,最新报3.26港元,总市值402亿港元。消息面上,公司拟12.65亿元出售新源融合的60%股权给中煤电力。公司计划将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未来业务发展及一般营运资金。
影响因素
电力股的全面走强,一方面是得力于电力市场化的持续推进。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强市场模式、交易品种、交易方式等的系统设计,完善年度、月度、月内等多周期协同交易体系,创新交易机制、缩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频次,积极探索推进中长期交易向日延伸,加快推动中长期交易连续运营。2023年各地应做到按周或旬常态化开市,可在电能量交易时同步开展合同转让、回购交易,提高市场主体交易便捷性。
通知指出,市场化电力用户2023年度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应高于上一年度用电量的80%,并通过后续季度、月度、月内合同签订,保障全年中长期合同签约电量高于上一年度用电量的90%。水电和新能源占比较高省份签约比例可适当放宽。
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江苏省已经率先公布2023年度电力交易结果。
据广东电力交易中心近日公布《广东电力市场2023年度交易及可再生能源年度交易结果》,完成双边协商交易2426.5亿千瓦时,交易均价为每千瓦时0.5539元;可再生能源交易15.6亿千瓦时,交易均价为每千瓦时0.5512元。 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省年度交易总成交电量3389.89亿千瓦时,同比2022年增加742.6亿千瓦时,增幅28.1%;成交均价0.46664元/千瓦时,延续2022年顶格上浮趋势,较江苏燃煤基准价上涨19.4%。对于电力市场交易的火热, 国泰君安认为,双边交易电价年增11.4%,接近上限每千瓦时0.554元,较广东基准电价上浮19.6%,考虑到2022年各省份年度长协电价上浮比例,该行认为广东是2023年年度长协电价边际提升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
民生证券表示,广东2023年度长协成交价终于达到了涨幅上限,验证了此前对于电价「涨」声再起的预判。在缺电大周期下,年度交易有助于稳定价格预期,保障电力供应;考虑到火电电价的参照系作用,各类电源的电价水平均可随之获益;绿电量价齐升趋势渐明,随着CCER重启与绿证交易完善,运营商收益有望持续改善。
另一方面,昨日国家能源集团2022年第三批重点电力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包括清洁高效煤电、新能源项目、抽水蓄能电站等3类10个、总装机1120万千瓦。
据悉,这10个项目总投资550亿元,分布在9个省区,涉及国家能源集团8家子分公司,其中水电和新能源投资占比超过50%。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已集中开工三批共4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预计年底集团公司开工(动工)电源项目4700万千瓦,累计在建规模7000万千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低碳的能源支撑。
机构:电力投资正是好时机
据中金研究,当前,电力系统正处于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电子化(「双高」特性)日渐显著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转变的关键期。系统内部的运行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抗扰动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同时外部与气象、交通等其他系统的耦合更加紧密,更易受到外部风险的冲击。
考虑我国未来用电整体趋势及不同负荷的可调节特性,该行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可调节资源潜力将分别达到8300万千瓦、1.3亿千瓦左右,占最大负荷的比例分别为5.1%、6.6%;结合我国电力市场发展趋势,按照邀约型、市场型两种模式综合考虑,估算2025年、2030年我国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化调节的理论市场空间可能达到约400亿元、1400亿元。
展望后市,海通证券指出,继续看好2023年煤电成本下降的趋势,政策推动的盈利改善趋势已越发明显。现在更像2012年,经济弱复苏,电力投资在经历近期的调整后,正是好时机。
东莞证券认为,随着我国推进电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未来市场交易电价将更加充分反映发电企业成本变化,燃煤发电企业的成本压力有望通过向下游传导的方式得到缓解。建议关注燃煤发电行业重点企业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大唐发电。
此外,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愈发受到重视,未来将体现在绿色电力的成交价格中,因此绿色发电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风电行业重点企业三峡能源、节能风电,太阳能发电行业重点企业金开新能。
国泰君安指出,电力系统变革正在路上,用电成本上升大势所趋。在政策催化与供需结构改善作用下,23年国内大储高增可期。同时海外储能高景气,表前「光伏+储能」、户用光储一体化或成趋势。逆周期属性叠加电网消纳压力,电力设备投资建设有望加速。
编辑/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