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前看,在疫情达峰后经济活动恢复、美国通胀进一步下降且美联储紧缩步伐放缓后,我们预计年初市场或重拾上行动能。配置策略上,除了高股息外,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聚焦受益于利好政策的消费和地产、预期反转修复的互联网和医疗保健、高景气的科技软硬件等三个方向。
在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等积极因素的推动下,港股在2022年最后一周依然取得正收益。整体来看,2022年对港股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在经历了2021年的大幅下挫后,港股在2022年的进一步弱势超出多数投资者的预期,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了15.5%和18.6%,MSCI中国指数和成长板块占比较高的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更是高达22.4%和27.2%。在「三重压力」下(美联储紧缩、中国增长疲弱、地缘局势紧张)海外主动资金全年持续流出,规模达到140亿美元,加大了市场的压力和波动。不过得益于上述「三重压力」均有所缓解,11月以来港股市场明显反弹,缩小了与全球其它市场的差距。
图表:海外中资股市场主要股指2022年均出现下跌
(资料图片)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023年港股有望逐步走出困境,我们预计背后的驱动力初期来自风险偏好和估值的修复,随后或来自2023年二季度后盈利在经济增长修复改善的推动。预期港股市场2023年或存在20~25%的修复空间,基于6~10%的盈利增长和12~18%的估值修复。
不过,市场可能在波折中上行,节奏取决于国内增长修复的力度和速度,尤其是考虑到近期在疫情影响下短期增长压力加大,例如,12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再度下降1.0个百分点至47.0%,连续第三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创出2020年2月降至35.7%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金宏观组指出近期新冠疫情对国内供需两端都产生了影响,且全球衰退忧虑攀升背景下外需下滑也对这一因素产生了不利影响。与此同时,2022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受类似因素影响,2022年前11个月累计同比下降3.6%,与前10个月相比降幅扩大了0.6个百分点。
图表:中国制造业PMI进一步降至收缩区间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这一背景下,我们预计更多利好性政策有望出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表明了这一立场。例如,上周中国在优化国内疫情防控政策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包括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入境人员不再实行隔离措施等。此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4季度例会指出将稳定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水平并推动内需扩张。国家新闻出版署于2022年12月公布新一轮游戏版号,共84款国产网络游戏获批。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时发放了一批进口游戏版号,共计45款进口游戏也被获批。这是2021年6月以来中国首次发放进口游戏版号。
外部环境上,美联储激进紧缩是2022年港股面临的情绪和流动性上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往前看,虽然衰退压力加大可能仍然会带来压力,但我们预计美联储紧缩步伐放缓给港股带来喘息机会,类似于11月以来的情形。
短期而言,在疫情达峰后经济活动恢复、美国通胀进一步下降且美联储紧缩步伐放缓后,我们预计年初市场或重拾上行动能。
具体来看,支撑我们观点的主要逻辑和上周需要关注的因素主要包括:
1) 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2) 受新冠疫情影响,12月PMI进一步下滑。
3) 由于疫情等扰动因素挥之不去,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利润进一步下滑。
4) 17个月来中国首次发放进口游戏版号。
5) 流动性:南向资金流入势头持续强劲,而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出趋势不改。
投资建议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市场继续在波折中上行,国内政策变化以及美联储政策路径值得关注。配置策略上,我们建议投资者更加关注优质成长(低PEG),例如政策优化下的消费和地产、预期反转修复的互联网和医疗保健、高景气的科技制造等三个方向。我们建议超配部分信息科技(软件与半导体)、媒体娱乐、可选消费与服务、以及部分医疗保健和房地产;对原材料、工业、交运、公用事业等维持偏谨慎看法。
编辑/Vi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