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艾皛
(资料图)
真正的市场主线都是钱砸出来的。
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群体是谁?
只能是内地的公募基金。
随着1月28日基金4季报的披露完毕,内地基金的投资动向也浮出水面。
季报显示,去年末今年初,公募基金投资的最大特点是,“传统白马”大消费股(食品互联网医药)和“新兴快马”新能源股的竞争进入白热化。
究竟是坚守新能源还是转投消费门庭,各家主力机构的观点也非常不一致。
冠军之争花落茅台
仅就公募基金的重仓股而言,消费股是占了上风。
在前几个季度,$贵州茅台(600519.SH)$与$宁德时代(300750.SZ)$的“冠军”争夺,颇为好看。
但在4季度,宁德时代明显后劲不足,基金持有的市值也明显增长乏力,被贵州茅台拉开了一大截。
Wind数据统计显示,主动偏股基金去年末持有贵州茅台总市值超过1055亿元,推动茅台成为目前基金唯一持股过千亿市值的个股。
与之相比,宁德时代的基金持股市值只有约730亿元,和茅台距离明显拉开。
再往后看,$泸州老窖(000568.SZ)$、$五粮液(000858.SZ)$、$腾讯控股(00700.HK)$,主动偏股基金持有总市值都超过了400亿元。
值得特别提示下,公募基金当季对多只新能源股做出减持动作,典型都是$隆基绿能(601012.SH)$减持近2亿股,$比亚迪(002594.SZ)$减持近400万股。
不过,公募对$阳光电源(300274.SZ)$、$亿纬锂能(300014.SZ)$、$晶澳科技(002459.SZ)$还是小幅增持的。
这或许显示,部分机构对新能源股虽萌生退意,但抄底者也很坚决。一句话,这场主线争夺热度正酣。
腾讯波行被大幅增持
重仓股榜单中,还有个现象值得特别提示下,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对$腾讯控股(00700.HK)$的持股大幅增长6230万股。
腾讯也由此成为前十名重仓股中,基金增仓股数最多的公司。
另外,经由增持,腾讯超过$美团-W(03690.HK)$,重新成为主动偏股基金持有最多的港股,持股总市值超过418亿元。
大手笔增持腾讯的基金包括,王延飞、张伟锋管理的东方红睿玺三年,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沪港深优势精选,陈皓管理的易方达港股通成长,上季度增持数量都在百万股以上。
另外,萧楠管理的易方达高质量严选三年持有、易方达消费精选,胡昕炜管理的汇添富价值创造等,重新重仓了腾讯。
附图:持有腾讯持股市值较多的基金
此外,眼光放远到前二十名,$宁波银行(002142.SZ)$以增仓6670万股,也脱颖而出。
从走势上看,宁波银行去年4季度和今年年初表现也确实非常强势。如今回看,应该是公募基金大幅增仓推升的。
总结来看,大幅增持互联网和金融股,怎么看,都是一种乐观的投资战术。
悄悄“抄底”港股
除了腾讯,基金增仓较多的港股还包括了$药明生物(02269.HK)$、$香港交易所(00388.HK)$、$快手-W(01024.HK)$、$金蝶国际(00268.HK)$、$李宁(02331.HK)$、$新东方在线(01797.HK)$、$美团-W(03690.HK)$、$海吉亚医疗(06078.HK)$、$颐海国际(01579.HK)$等。
这批机构多数都是2021年初以前,被看好的“茅指数”个股,时隔2年后,在股价大幅下跌后卷土重来,来势汹汹。
根据wind统计,基金对上述港股上市公司的持股,均较3季报大幅增长。
整体来说,4季报的重仓股中,港股持有总市值约2389亿元,较3季报增长了643亿元以上,增长幅度也超过30%。
而从$恒生指数(800000.HK)$的表现(下图)看,这种“抄底”似乎颇有获益。
“抄底”医药也不是空话
在4季度,除了港股,还有很多人关注到,医药股跌很多了。
整体来看,主动偏股基金增持前三名分别是港股腾讯、药明生物,和A股$药明康德(603259.SH)$。
似乎也体现了看好医药行业,也不是一句空话。
从wind统计的行业分布情况看,2022年4季报显示,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占股票投资市值比约1.2%,比3季报统计数据增加0.2个百分点。
这一行业分类还是相对“含蓄”的。
安信证券的医药行业动态分析更直接:2022年4季度,全市场基金对医药板块的持仓比例为11.05%,环比上升1.68PP。剔除医药主题基金后的持仓比例为5.02%,环比上升1.07PP,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同期医药股在A股总市值中占比为8.49%,环比上升0.73PP。
具体从持有药明康德较多的主动偏股基金为例看,不止是“兰兰”葛兰管理的加仓了药明康德,吴兴武管理的广发医疗保健,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何帅管理的交银阿尔法、交银优势行业、交银持续成长,王崇管理的交银新成长,郑磊管理的汇添富创新医药,姚志鹏管理的嘉实环保低碳也都有或多或少的加仓。
可以发现,不仅是医药出身的基金经理有信心,非医药出身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为何对医药更有信心了?
姚志鹏在4季报中表示,医药在2022年一度回调到十年的估值低位,随着医保集采预期的逐步稳定,市场最悲观的情绪逐步企稳。
赵蓓则特别谈了三点。
一是,目前仍认为品牌OTC企业拥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
二是,2023年医药消费需求在正常就医场景恢复正常以及异地就医恢复的情况下,整体行业会呈现较好的复苏态势,看好相关的消费医疗/严肃医疗等需求。
第三,创新药及产业链在经历了充分的调整后,估值性价比突出。2023年会进入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高潮,也看好相关企业的投资机会。
总体看,2022年末,公募基金的持股重心,出现了24个月以来的又一次大幅调整,这个调整未来是否会伴随着市场风格的切换,是后续需要重点关心的话题。
编辑/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