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戴清策略研究
在多数投资者的印象中,当A股或美股调整时,港股总是“最受伤”的那一个。主要源于港股的基本面与A股相似,流动性跟美股部分同源。
近期海外“硅谷银行”事件导致全球风险偏好转向Risk off,美债涨而美股跌,港股短期跟随美股调整。经验上,流动性风险暴露时期,短期中美股市联动性骤升,中期来看,经济错位能够令其脱敏。
(资料图)
硅谷银行遭挤兑破产,叠加近期破产的加密货币服务银行Sivergate,以及违约的黑石集团,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流动性风险预兆。
国泰君安证券发表研报表示,美股港股流动性同源,美股受流动性因素出现调整时,港股往往较难独善其身。尽管造成美股调整的流动性风险因素,如2008年“次贷危机”、2020年3月美国本土疫情爆发,主要影响美国经济和美股基本面,对港股基本面并无直接影响,但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流动性影响因素与美股相同。
因此,当美元流动性出现风险时,港股多跟随调整。从美股港股的相关性来看,恒指与标普500指数的相关性系数在受到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风险下亦会快速走高。因此,美股出现调整时,港股往往较难独善其身。
但该机构指出,极端风险事件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影响较为短期。具体来看:
“黑天鹅”极端风险事件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较短期,多在10-20个交易日,且美股及港股的调整幅度趋于一致。2022年10月英国养老金及瑞信风险事件所造成流动性风险较短,美股及港股调整幅度较为一致,均为5%左右的调整。2020年3月美国本土疫情爆发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力度较大,美股调整幅度大于港股,美股最大回调超过20%,港股调整在15%左右。部分原因在于美国本土疫情爆发之时,中国已开始复工复产,中美经济出现错位,经济复苏为港股提供了一层缓冲垫。
债务危机引发的流动性风险影响周期较长,股市调整多超过3个月,且离岸市场短期调整幅度超过美股。2011年7月欧债危机深化阶段,离岸市场的港股、新兴市场调整幅度大于美股。美股调整幅度约为15%,港股回调近25%。2008年9月次货危机对离岸市场的短期影响更大,美股及港股均回调超过40%。但港股复苏早于美股,背后原因在于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基本面创伤较大,复苏迟滞于中国。同样是在中国经济基本面率先修复的情景下,港股的修复亦快于美股。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历史经验来看,中美“东升西落”的形势下,港股受美股的调整会多上一层缓冲垫。长期来看,盈利是港股上行的主要驱动力。在恒指盈利上修阶段,恒指多受盈利驱动,且与美股的相关性有所减弱。短期来看,美国经济仍显韧性,年初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美国金融条件有所收紧,“东升西落”的逻辑遭遇些许逆风。二季度,随着国内政策有望继续加码,经济持续复苏。美国经济和通胀或再度回落,下半年仍有浅衰退的可能性,因此中美经济“东升西落”的逻辑有望再度演绎,意味着即使后续仍受到美股调整的影响下,港股跟随美股调整多了一层的缓冲垫,即调整的幅度有限,且可能小于美股。
展望后市,该机构认为,短期“东升西落”逻辑遭遇些许逆风,港股仍在震荡磨底期。
1)短期“东升西落”逻辑遭遇些许逆风,港股仍在震荡磨底期。
2)未来催化剂还需等待国内政策加码,信贷持续扩张,经济延续复苏,以及海外通胀回落,经济下行,美联储政策转向,“东升西落”再度演绎。
3)行业配置:短期震荡磨底,可采用高股息策略,叠加低PB的央国企品种;后续可布局未来弹性较大的品种。推荐恒生科技、创新药和黄金等拥挤度不高,与海外流动性敏感的行业。半导体,消费电子行业等行业当前估值水平不高,其库存情况有望边际改善,可以布局等待新一轮上涨周期。
编辑/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