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丫丫港股圈作者: kyle原标题:黄金:抓住去美元化时代的历史机遇
(资料图片)
4月4日10点,黄金从1980美元大涨至2025美元,刷新近一年来的新高。
突如其来的大涨,原由是当日美国公布的2月工厂数据订单差于预期,市场预期下滑0.5%,实际下滑0.7%。该项数据是美国2月首个出炉的经济数据,工厂订单与经济关联性紧密,差于预期对应着美国2月的整体经济数据可能将逊于市场预期。
而美国ADP小非农就业人数为14.5万,预计20万人,前值24.2万人。就业压力显示经济下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放大。
从宏观层面来看,尽管美国通胀依然居高不下,服务业和住房项目的顽固性令人疲惫,但硅谷银行的爆雷事件对鲍威尔敲响了警钟。如果鲍威尔想通过继续加息来维持高利率以抑制通胀,他将面临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是可能引发更多埋藏已久的银行风险,银行爆雷对经济产生的冲击远高于企业利润端的下滑。第二个较为理想的情况是,维持高利率导致企业盈利下滑,企业裁员使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但不再出现银行爆雷,这种情况相对较好。
然而,在这两种情况下,黄金的上涨都是有利的,因为利率上升的空间有限,继续加息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更快地到来。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将从中受益;如果不加息,意味着美元对金价的抑制力度无法进一步扩大。
然而,我们认为,目前美联储周期见顶只是表面上推动黄金上涨的首要因素。
中国推动去美元化进程、全球央行大举购金、中国助力中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沙特和伊朗和解、产油国与美国的减产抗争等,才是近期推动金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甚至随着地缘政治的演变,这将成为未来黄金最核心的逻辑之一。
我们此前提到过,当经济面临危机时,黄金在经济动荡时期表现得比较好。但若在经济动荡时期再夹杂着地缘政治风险,那黄金的价值会更为凸显,这即是“乱世黄金”出现的最优条件。
在中国推动去美元化的进程中,这个“乱世”会一直存在。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启人民币贸易,产油国对抗美元的背景下,倒映着美元信用的破裂。
50年前的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自那时起,美元主导了国际货币体系。然而,在50年后的今天,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以及各国试图摆脱美元主导地位的趋势,导致全球央行有意减持美元,转向其他货币或商品。
当前正处于类似布雷顿森林体系2.0版本的过渡期。全球央行正在寻找替代美元的新货币,但新货币要想与美元抗衡,至少需要以5-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看,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没有新货币能与美元抗衡之前,硬通货黄金将成为各国央行在减持美元后的首选。
从数据来看,各国央行大量购买黄金已成为去美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数据,2022年全球央行的年度购金需求达到1136吨,较上年的450吨增长超过一倍,创下55年来的新高。仅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就达到了417吨,下半年购金总量也超过了800吨。
2023年央行的黄金购买规模进一步扩大,1月全球央行净黄金买入量从31吨上升至77吨,同比去年12月环比大涨192%。在黄金历史矿山产量中,央行已持有1/5。
截至今年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达到2050.3吨,比1月底增加了约24.8吨。自2022年11月份以来,我国央行连续四个月购入黄金,截至今年2月份累计增持黄金102.02吨。
此外,欧元区(包括欧洲央行)共计10773.5吨,占其外汇总储备的54.5%。中国持有的黄金约为整个欧元区的1/5。
从下图可以看到,2022年购金量最多的国家基本上与美国关系较差。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3年之后,与美国关系紧密的国家,如欧洲地区、新加坡和卡塔尔等,都在逐渐加大黄金配置。
新加坡在2023年1-2月已购买超过40吨黄金,创下新加坡50年以来购买黄金的最高纪录。短时间内如此大量的增持相当引人注目,去年中国全年购金量仅为62吨。
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与美国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军事方面的支持。在2022年购金量排行榜中,我们发现了卡塔尔的身影,而卡塔尔与美国在军事上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当与美国有军事合作的富裕国家都开始增持黄金时,这意味着在经济上,应当减轻对美元的配置,改变资产重心偏向美元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今年1-2月增持了39.8吨黄金。各央行在1-2月大量购买黄金,支撑了金价的下跌幅度。而在3月金价大涨时,各国央行纷纷出手买入,抛售美债。
结语
在产油国减产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美国高通胀也受到很大的政治因素困扰。
随着去美元化成为全球新趋势,黄金在这个背景下获得了独特的时代机遇。各国央行纷纷购入黄金,减持美元资产,显示了黄金在避险和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诚然,美元依然是最强大的货币,中国与世界各国推动去美元化的过程将面临诸多挑战和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地缘政治冲突和摩擦可能会加剧,而黄金作为硬通货,在去美元浪潮中具备独特的投资逻辑。
时代的机遇是难得的,而基本面强劲的黄金,是不是这轮去美元化时代机遇中最好的选择?
编辑/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