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发布最新罚单信息,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讯联智付”)被罚9万元。
从今年支付机构收罚单的情况来看,截至12月2日,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央行已对支付机构开出超60张罚单,千万元级别罚单已不再是“稀缺”个例。其中有近半罚单涉及“双罚”,除了支付机构自身面临处罚外,监管对违规机构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在加大。
“‘双罚制’能够督促相关责任人更好的管理和发展业务,使责任人在日常支付业务中更加尽职尽责。”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反洗钱仍将是对支付机构的监管重点,另外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行为、支付接口的挪用、业务外包等也是监管的重要方向。”
讯联智付首次收罚单
根据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讯联智付违法行为类型为未按规定建立有关制度办法或风险管理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讯联智付首次被央行公开处罚。
天眼查APP资料显示,讯联智付于2013年6月份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前海注册工作组登记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2014年7月份获支付牌照,并于2019年7月份顺利完成续展。央行数据显示,其业务类型是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覆盖范围为全国。
对于讯联智付的“首罚”,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未被罚过并不代表会逃过监管层‘法眼’,监管层对支付机构的监管从未放松。当前,监管部门正在落实国家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部署,着力提升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未来,监管的精细化程度将不断提升,机构不能抱有侥幸之心。”
此外,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11月份仅有两家支付机构收到央行罚单。另外一家则是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融通”)。值得关注的是,近3个月来,海科融通已收到3张罚单。
具体来看,2020年9月份,海科融通山东分公司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关法律规定,被处罚5万元;10月份,海科融通海南分公司存在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违法行为,被处罚28万元;11月份,海科融通安徽分公司因存在发展特约商户未严格落实商户实名制要求、未按规定建立受理终端管理、账户设置和变更审核、高风险交易分类管理制度等7项违法行为,被罚款15万元。
资料显示,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份,注册资本2.558亿元。于2011年12月份获得银行卡收单业务的《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于2016年12月份续展,有效期至2021年12月份。
支付产业网创始人刘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支付机构被处罚往往是因为合规意识淡薄,在经营业务时存有侥幸心理,或是合规岗位经验不足。”
商银信一次被罚1.16亿元
从今年支付机构所收罚单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额罚单增多。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央行对支付机构开出的超60张罚单中,包括1张亿元级罚单、5张千万元级罚单以及多张百万元级罚单。其中,商银信公司因16项违规行为,被监管一次性罚没1.16亿元,刷新支付机构罚单最高纪录。此外,包括银盈通支付、开联通支付、裕福支付等机构也被央行开出千万元级罚单。
除了巨额罚单外,也有多家知名支付机构的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例如,央行营业管理部给予新浪支付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65.89万元,并处罚款1718.44万元,罚没合计1884.33万元。时任总经理的边江对新浪支付未落实特约商户管理责任和违规开立与使用支付账户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35万元。
苏筱芮认为,纵观今年支付机构罚单情况,可以看出监管对支付机构合规工作非常重视,也反映了支付行业从重从严监管的态势。从处罚金额、处罚频次等来看,呈现出几个特征:第一,处罚频次增加,伴随着监管顶层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监管科技水平的精进,违规机构的“小动作”已难以藏身;第二,金额屡破新高,对于情形恶劣、违规次数较多的机构,监管通过重罚表明其根治乱象的决心;第三,“双罚”趋势显著,从被处罚的个人类型来看,既有管理层如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也有业务部门负责人,涉及风控、运营等关键部门,表明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正不断提升。
苏筱芮建议,支付机构应提升合规意识,建立基本合规制度,畅通跨部门协作,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将责任落实到人;加强风控水平,灵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提升合规工作效率;适时调整策略,加大商户巡检等工作力度,防范外部风险蔓延。“未来机构需要重点关注反洗钱工作,针对当前反洗钱领域的最新形势,加强研判以及与同行的交流,及时调整、高效应对。”记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