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如果不能采取取缔、关闭、整顿等坚决措施,有效堵住企业非法排污的口子,不难想象,在未来几年里,全国性的大气雾霾现象不会缓解。同时,我国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将会更加严重。
环保部近日发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进展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受经济下行影响,企业环境守法形势不容乐观。违法项目清理和处理工作仍有较大难度,部分企业为减少运营成本,擅自停运环保设施、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时有发生,环境监管形势依然严峻。
今年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第一个年头,新法赋予了环保部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行政拘留等手段,这部法律因此也被称为长“牙齿”的环保法。然而,今年不利的经济形势,对新环保法的顺利实行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地方政府对保护和改善本区域环境质量负有主体责任,按道理应主动引导企业遵纪守法保护环境。但是,环境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的思维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政府往往要求环保服从所谓的“发展大局”。在11月底,华北、黄淮等地持续出现的重度空气污染令人印象深刻,雾霾发生期间,一些城市一边拉响预警,一边对排污企业听之任之。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共有700多家废气重点监控企业超标排放,肆意的超标排放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让大气污染雪上加霜。
环保部的通报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一些地方政府有意无意地放缓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步伐。国务院去年底印发了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有关通知,要求重典治乱、铁拳治污。然而,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一些地区至今都没有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更没有分解具体工作任务和实施时间表。正是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如此涣散,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运营成本,更是视环境守法为儿戏。大型企业的排污状况本来是便于监控和管理的,通过在线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就可较好地掌握,但部分地区环境监管态度暧昧,这在客观上纵容了不法企业的造假行为。少数不法企业在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上弄虚作假,逃避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对自动监控设施进行了破坏,以方便其肆意排污。
经济下行压力再大,也不能成为放任企业继续污染环境的理由。当前经济环境下,地方政府如果不能采取取缔、关闭、整顿等坚决措施,有效堵住企业非法排污的口子,不难想象,在未来几年里,全国性的大气雾霾现象不会缓解。同时,我国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将会更加严重。一些政府部门目前的得过且过,最终将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和整个国家的环境安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也将造成巨大的危害。
在经济下行影响下,一些企业目前正游走于盈亏平衡点甚至已处于亏损,他们偷排漏排、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的意愿,确实可以用“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此时,更需要各级政府通过鼓励科技创新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逐步彻底改变此前多年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为前提的发展方式。同时,各地环保部门必须依法严格履行职责,通过约谈、曝光、追踪等方式,把环保督察压力传导出去,督促地方政府部门承担起环境治理的责任,并让所有企业都深刻意识到,环境守法是生产经营中一条绝不可逾越的底线。(樊大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