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专栏作者罗天昊撰文指出,马歇尔计划举世皆知。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需要相对对等的经济伙伴。同样,京津未来需要对河北实行类似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反哺河北。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北京蓝天,万众狂欢。
连续几天的晴空,令饱受雾霾之苦的北京居民,长舒了一口气。北京的蓝天,到底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少有人反思。
近日,个别不学无术的王姓投机学者,妄言河北是北京雾霾之源,并感叹“北京倒霉就倒霉生活在穷人中间”,出生河北,卖身求荣混了个北京政协委员,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颠倒黑白,罔顾是非,实为学者中的败类。
事实正好相反,河北倒霉就倒霉在北京身边。资源和人才都被北京虹吸,造成了长期的贫困,未来,北京需要对河北实行马歇尔计划,反哺河北。
谋大事者,必眼光长远。
环境治理,有一定的滞后期,当下的蓝天白云的善果,来自过往的善因,善因在哪?
虽然蓝天出现在北京,但是,付出却是在河北。河北最近几年的减排,以及为了京津冀的环境治理,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才换来了北京的蓝天。若无河北牺牲,北京的雾霾将更严重。
“十二五”以来,河北省已压减炼铁产能2308万吨、炼钢产能2545万吨、水泥产能10966吨、平板玻璃产能4206万标准重量箱,分别占全国计划压减任务的48%、53%、30%和46.6%。而在此基础上,至2017年,河北还要再减压还要再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标准重量箱平板玻璃产能。仅就钢铁而言,河北将为此损失3000多亿资产,减少557亿税收。加上其他行业将更多,同时,还将导致超过100万的庞大人口失业。
最新统计显示,仅2014年全年,河北已减铁产能1546.5万吨、水泥产能3918万吨、玻璃2533.5万重量箱。钢铁、水泥、玻璃等大气污染排放大户已经进行了大幅压减产能。折合数千亿的产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APEC峰会,河北的钢筋水泥产业,几乎全线停产,而不少其它行业的传统产业,亦有不少停产,损失巨大。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才公平。
珍惜善因,方才能够收到持续的福报。北京的天要想长久蓝下去,其实不难,核心在并非在于蛮横地在本市限车,驱赶外地人。而需改变思路,将眼光投向北京之外,长久而言,北京的发展,必须得到河北的祝福而非诅咒。
善待河北,方可收获更多善果。
京津冀一体化,河北牺牲巨大,作为受益方的京津如何弥补河北的损失?在国家层面又该如何支持河北,不让老实人吃亏?
提高河北地位,与京津平起平坐
京津冀此前不能一体化,最大的根源在于政治地位不对等。不同于珠三角和长三角,京津冀掺合了太多政治因素。京津是直辖市,各有一名政治局委员,河北则是一般省,不是一个量级,所以在河北与北京和天津的交往中,总是处于下风。河北的人才、资源,向北京倒流,产生了巨大的虹吸效应。天津为直辖市,在获取国家资源方面,也有巨大的便利。过去的十年中,天津依靠国家的投资,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滨海新区的崛起,大部分靠的就是央企砸钱。而这种便利和优势,同样是河北难以具备的。而天津与北京虽同为直辖市,但是由于后者是首都,因此竞争中也处于弱势。总之,北京集中了中国最好的资源。
有一个谚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三地在资源占有方面的区别“北京吃不下,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从总量上看,京津比河北要小很多,但是人均GD P方面,北京和天津都是河北的两倍以上,而从人均财政支出上看,北京相当于河北近4倍,天津近3倍。这种由政治地位不对等所衍生的经济、社会领域的不对等,严重影响了京津冀一体化。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北京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对外地车辆限号,不准其在核心时段进入北京核心城区,天津也在年初限车,鉴于京津被河北三面包围,京津限制外地车辆,实际上主要就是针对河北。如果河北反制北京,不让北京车辆在核心时段进入河北,则不到一周,北京必成为一座死城。而由于政治地位不对等,河北并不敢限制京津车辆,尤其是不敢限制北京
车辆,由此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北京在长期吸走河北的资源之后,还不准河北人进入北京,河北牺牲日多,京津索取日大,长久下去,必然难以共振。目前,天津方面希望与北京互相开放车牌。其实,河北应敦促北京开放。
京津冀一体化,不仅在于硬件的一体化,如交通一体化和产业转移,更重要的在于互相成就,互相开放。由此,京津冀资源能够互相流动,而非单向流动,才可以实现最优配置。
事实上,相对于政治地位的对等,对等开放,则比较现实,亦比较容易推行,尤其是京津两市,应有此气度和远见。在车牌互相取消限制之后,未来京津冀可实现一系列对等开放,如统一高考,北京的功能分解与迁移,部分高校,央企、医疗资源向河北的转移等,均为对等开放的应有之义。
产业转型:短痛需北京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产业转型,无疑是河北未来的方向,但是,传统产业的猛然关停,新兴产业的培育又需要时间,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很容易造成产业真空,伤害河北的产业经济。事实也正如此,最近两年,河北的发展速度猛然下降,今年一季度更是堪忧。
在2014年四月份环保部公布的全国空气比较差的城市中,河北独占七席,形式严峻。京津冀环境改善,首拿河北开刀。淘汰落后产生,压力巨大。
在三大产业中,河北的工业占据一半以上,其中,轻重工业的比重,更达到2∶8,以钢铁,水泥为主的重工业,成为河北的主体产业。导致河北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河北去年底和今年初开展了两次大规模集中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数万人下岗失业。在水泥重镇平山,当地拆了18家水泥厂,两万多人失业,在钢铁重镇武安,当地拆除了8座高炉,也导致2万人失业,
虽然出现了英诺制药,欣意电缆等新兴产业,但是,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还需要时间,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1385亿元,占GDP的比重不到5%。而传统产业的改造,非一日之功。其中缺口巨大。
京津冀一体化提出要实现产业协同,但是,三地都想要“好的产业”。北京的很多高端产业,都要留在本地,迁往河北的,是动物园市场等低端产业。天津与河北之间也存在众多竞争。尤其是港口和工业。
产业转型为长痛,产业断崖是短痛,河北不仅需医治长痛,亦需兼顾短痛。
未来,北京应该瘦身,除保持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创新等四大中心外,其他功能外溢,尤其是产业要外移。别总把好东西抱紧不愿意放。高端资源也应该分流部分。全国100多家央企,总部落户北京的就有一半,无论按照人口还是按照经济总量,河北均为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左右,照这个比例,再迁七八上十家央企到河北,也不嫌多。
给钱,直接反哺河北
马歇尔计划举世皆知。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需要相对对等的经济伙伴。同样,京津未来需要对河北实行类似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反哺河北。
一直以来,河北为京津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最直接的就是,京津喝河北水。仅2008年-2012年,河北向北京应急供水总量就超过10亿立方米。承德至天津的“引滦入津”工程,每年为天津提供的水资源总量超过5亿立方米。为保证北京的水源,河北张家口的官厅水库区域很多产业被禁止,北京密云水库上游为河北的承德市,当地亦有很多产业被禁。河北的巨大牺牲,目前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
如河北的环境治理不力,则北京和天津投入再多的经费,也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北京投入治理雾霾的经费高达7600亿,加上其他费用,预计未来将达到1万亿。而河北却没有这个财力。未来北京的治污经费,也应有河北的一份。
此外,河北产业转型,造就的失业大军,其生活保障问题也需要经费,这个钱也不能全部由河承担,河北出一部分,北京和天津出一部分,中央政府出一部分,三方合力,更为合理。
给钱,最直接,见真情。(本文严格采用官方数据,因2015年公告未出笼,最新数据为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