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GDP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2015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8%,比三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从产业的角度看,第三产业的下滑,尤其是金融业的下滑是四季度经济不振的主要原因。
四季度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1%,与三季度持平;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比三季度略提高0.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2%,比三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受到股市成交量大幅萎缩的影响,金融业同比增长12.9%,比三季度下降3.2个百分点。
根据2007年至2008年的经验,当时金融业增速从30%高位下滑至10%左右,如今金融业的下降估计还未结束,2016年上半年又受到高基数的影响,金融业增速恐怕会继续跌至个位数,拖累第三产业和整个经济增速。
劳动年龄人口大幅下降1500万,流动人口减少600万
除了短期经济的变化,2015年劳动人口的变化更值得担忧,不仅劳动年龄人口大幅下降1500万,流动人口三十多年来首次减少。
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角度看,自2010年以后就跨过了“刘易斯拐点”,这一比重从74.5%下降到2015年的71.9%。虽然比重早已开始下降,但由于之前几年每年比重下降很少,而且总人口仍在增加,绝对劳动年龄人口直到2014年才略微减少145万。但2015年不仅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大幅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水平更是下降了1500万。
劳动年龄人口的大幅下降,自然不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也会弱化失业问题。也就是说,即使2015年工作岗位减少1500万,也不会暴露出失业问题。这一背景下,失业率对当前经济冷暖的参考意义非常小。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2015年流动人口减少了600万,也就是城乡人口出现了“负流动”,自然的城镇化过程嘎然而止。如果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在下降,但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仍在增加的话(如2011年至2014年),这会弥补“刘易斯拐点”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会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生产率。但2015年则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流动人口双萎缩,相当于形成人口的双紧缩,对经济极为不利。
香港联系汇率遭遇冲击,会形成被动紧缩
近期,人民币的问题开始逐渐蔓延到港币身上,正如上周所述,这仍然是固定汇率制与资本开放的矛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发出了挑战,这一次香港能否幸免呢?
简单的从外汇储备角度看,香港维护汇率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截至2015年底,香港的外汇储备有3588亿美元,相当于香港广义货币M2的25%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充足的。但核心的问题不仅限于此,保住联系汇率制会加大紧缩的输入,不利于香港的经济和资本市场。
在目前美国加息的背景下,联系汇率制相当于跟随美国加息,本身就会输入紧缩。如果港币继续遭遇冲击,触及7.85的底线时,香港金管局就会抛售美元,买入港币来维持汇率稳定。这就相当于被动的大幅收紧港币的流动性,香港利率水平自然会上升,再度加剧紧缩。
春节前后央行会注入6000亿中期资金
春节前后流动性紧张,央行对此作了部署。一方面,对于短期季节性的现金投放需求,将按历年做法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对主要金融机构实现全覆盖,节后到期与现金回笼自然对冲。比如1月19日实施了1550亿的逆回购,1月21日实施了4000亿的逆回购。
另一方面,对于中期流动性需求,人民银行将通过分别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操作安排6000亿元以上资金予以支持。1月19日,人民银行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100亿元,其中3个月期3280亿元,利率下调至2.75%;1年期820亿元,利率下调至3.25%。(本文作者廖宗魁系证券市场周刊宏观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