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新京报2015年度新闻报道中,“罗天昊是什么样的国师”赫然入选。
身在学界,被人臧否,本为正常,但是,此严重新闻失实,且夹杂理解偏狭等诸多问题的文章,竟成为该报年度文章,有误导公众之虞,为此,个人有三点感悟,与诸君商榷。
一 媒体需洞察社会大势和时代人心,不可只知八卦,立意不高
《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引起海内外震动,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十几年来,无论大陆还是香港,均出现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财富的创造机制,出现了畸形。部分人财富的获取,并非来自劳动与才智,而是来自腐败、垄断和特权,同时,阶层固化,经济豪门化,大众声音被漠视,种种不公,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而且在国际舆论唱空中国之时,中国经济尤需各方人士正面加持,提振信心。
文章主体其实作于六年前。2010年,本人预见香港未来之困,于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题为《香港模式的瓶颈》,2015年重新修订,以长实上海卖出地产的新闻为引,以对香港富豪的建议为尾,就成为今作。
仅看标题,此文似是谈商业故事,看完全文,当知关注的是香港社会的挑战与未来改革。部分人只看标题,甚为可惜。
本人文章核心部分,深度分析香港贫富分化、阶层固化等困局的根源;反思治理失误,以及经济豪门化对国家的戕害;呼吁转变治理思路,深化国家改革。
而本人所提出的设想,如再造平民社会,重塑香港精神,呼唤更彻底的市场经济,呼唤改革更多惠及弱势阶层,敦促权力远离商业等,亦是改革方向,大众心声。
以呼吁市场改革著称的学者叶檀女士,曾撰写《香港经济豪门化与内地经济权贵化相辅相承》一文,是国内解读较到位的一篇文章。叶特意提到,部分学者和媒体关注商业八卦,却没重视文章背后深藏的“真问题”。
面对这些沉重的“真问题”,部分人既缺少胆魄与血性,亦缺少现代视野。在其眼中,非官即商,不为商友,必为权盟?却不知有民众二字。很多改革推不动,恰恰是因为没有站在大多数平民阶层的立场,局限于本阶层和本集团所致。有远见的改革家,要理解民众需求,顺应民众愿望,善借民众伟力。
世之君子,志在天下。
丰富的阅历,宽广的视野,方可看清未来大势;独到的眼光,成熟的心智,方可洞察世道人心。否则很容易流于表面,局限个人而昧于大势。
义理之争,见仁见智,君子之辩,有理有节。个别记者忽视严肃话题,而以庸俗化的花边八卦大做文章,实在有损格局。
二 事实是新闻的生命,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不可有硬伤。
2008年本人在长江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任职高级研究员,开启学术研究生涯。次年离职。并非某媒体所言“就职公关部”,“被解职”等等,本人也从未在书刊、电视、网络、会议等任何场合说过曾任长江商学院院长助理。
事实是新闻的生命。重要事实,需要进行多方求证,个别记者没有采访相关方和我本人,仅凭道听途说,就下笔万言,实在有失职业水准。
三 “国师”说子虚乌有,且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帽子不能随便送
“国师”风波,来源于2015年7月和讯对本人关于智库的访谈,我原话讲知识分子不能老想着当国师,而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为民众谋事说话,只因访谈标题中带了“国师”两字,最后被讹传为 “自封国师”。
核对原文,即可知“自封国师”非事实(顶尖智库不仅要谋国还要谋民:http://opinion.hexun.com/2015-07-30/177937739.html ),只看标题就妄下断言,实在是有失严谨。
“国师”乃不祥之物,世相纷乱,方有神魔以血祭世。当下国家提倡百花开放,百家争鸣,激发每个人的才智,才能最终造就国家梦想与希望。
“国师”是旧时代的产物,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甚至一些国际性媒体在没有证实的情况下,纷纷渲染“国师”话题,误导民众,也伤害我个人声誉。
尊重理性、独立思考是本人的准则,“国师”这顶黑帽子我不收。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因个别记者的失误,而遮挡所有媒体人的努力。
创造更多反映时代与民众呼声的力作?还是自甘堕落为地摊小报,孜孜于追腥逐臭,蜚短流长?相信一切有追求的媒体人士,必有明智的选择。
改革闯将袁庚的去世,引起了无数人的嗟叹。改革日艰,正需有担当、敢直言的媒体,为其摇旗呐喊。媒体社会之公器,心忧国家之前途,情系民众之艰难,方为正道。
本人无意挑起纷争,但“国师”一说关系重大,今日特此说明,未来我将不再回应。个人虽对无根据的臆断深感遗憾,但是对一切理性客观的批评,均持欢迎态度。学识与修为的不足,正需来自诤友的鞭策。在此深表感谢。既入江海,何惧激流?
新年将至,季节变迁,不仅是岁月的轮回,亦是生命的涅槃,愿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