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研究员 贺军
一个GDP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仍然维持着近7%经济增长的国家,会是个存在风险、主权评级可能被调降的国家吗?从一般的常识来看,很难把这两点汇集到一个国家身上。然而,在国际评级机构看来,中国就面临着由于债务引发的潜在降级风险。
根据国际机构的有关数据,中国的债务水平正在迅速升高。彭博的统计显示,由于人民币贬值4.5%,2015年中国海外债务的偿还成本攀升。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高达232%,这是200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2016年中国可能面临稳增长与扩大债务的矛盾。安邦咨询(ANBOUND)此前也引述过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对中国债务问题的警告(《每日金融》,2月17日),标普认为,人民币前景恶化激发部分中国公司在境内融资以偿付外债,这可能导致未来一到两年内,国内杠杆水平升高。标普预期,尽管中国企业的金融风险不像杠杆水平所显示的那么高,但中国的债务与GDP之比仍将上升,并构成系统性风险,这会潜在地增加评级压力。标普目前给中国的长期信用评级为AA-,为第四高评级,前景展望为稳定。但标普表示,如果中国疲弱的经济或金融业趋势大幅提升政府或有财政负担,他们可能下调中国的评级。
值得警惕的是,持类似看法的还不止标普一家。高盛最近也对中国企业债务问题提出了警告,认为中国企业走下坡路,使得坏账问题日益恶化。据高盛估计,由于中国企业盈利持续疲弱,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去年的坏账率实际上可达9%,远高于官方估计的1.7%,业界估计需要要5-6年才有可能消化潜在的坏账损失。为此,中国有关监管部门今年可能会降低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此前有知情人士透露,国务院正在考虑降低银行坏账拨备覆盖率,而有些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在用120%的坏账覆盖率来做2016年预算,这比目前中国规定的银行拨备覆盖率150%降低了30个百分点。德国商业银行称,中国银行业为了避过监管限制,将会增加以信托或资产管理计划来放贷,并将资金减记为应收账款,而不是有着更严格监管的贷款项目,估计涉及金额可能高达11.5万亿元,5年内的坏账有可能涨至1万亿元。
就目前形势来看,标普调降评级的预警值得中国有关部门和市场高度关注。中国经济正处在趋势性的放缓过程中,人民币面临较大的阶段性的贬值压力,国际国内对中国市场仍然持一种持续的负面看法。在这种脆弱而敏感的时候,调降评级的可能性对中国将是一次沉重的威胁——它不仅会导致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对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增添疑虑,还会显著抬高所有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融资成本,继续增加中国企业的债务水平。
在中国的三类债务——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私人债务中,中国的企业债务风险最大。有数据显示,至2014年,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规模(剔除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债务)总计人民币77.9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22.3%,仅低于新加坡的201%,但显著高于大部分国家的水平(韩国为105%,日本为101%,美国为67%)。2009年以来企业债务急剧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5%。预计这些债务中的60%左右来自国有企业。自2008年以来,企业债务情况出现了分化:工业类国有企业债务出现了大幅增长,私营企业则降低了杠杆水平。因此,未来中国债务问题恶化,很可能首先从企业债务爆发。
从1月份的金融数据来看,也显示了银行坏账增加的可能。今年1月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3.42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61万亿元和1.37万亿元。中国1月M2、新增人民币贷款与社融规模大超预期。M2同比增速创19个月新高,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记录。在那些对中国债务问题充满怀疑的国际机构看来,1月份的融资规模是中国继续扩张信贷的一个强烈信号,如果中国通过扩张信贷支持投资支出,来维持强劲的经济增长,这可能加大国际机构下调中国评级的可能性。
中国在维持庞大经济体以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债务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国企业债务不断恶化,带来银行坏账不断增加,这将加大中国未来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标普的警告是一个信号,显示中国被调降评级的阴影并未远去!